第六十章 特殊物品(1/2)
拍卖师介绍,那是一件还不能确定真伪的琉璃瓶,根据他们拍卖行鉴定师的鉴定,应该是清朝时期的物件,可也不敢太肯定。
他特别说明,这件物品是一位农民拿出来的。他家先在急需十万的救命钱,所以底价定为十万,可以任意加价。
另外,因为他们鉴定师也不能够确认,现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前观看之后,再竞价。
“就是玻璃瓶吧?”朱荣说道。
在他的认知里面,古人玻璃不就是叫琉璃的吗?其实,就是一样的物质。
赵天明笑着摇头:“不一样,玻璃不值钱,琉璃也算是艺术品。”
这么说吧!玻璃的制造方法,是从国外传进来的,而琉璃则是中国古人自己弄出来的。
据说,中国古代制造琉璃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
因此,刚才拍卖师介绍,上面的琉璃瓶是清朝的物件,就让对琉璃一知半解的人质疑了。
琉璃不是在明代就基本上失传了吗?那时候,可能是配方已经失传,烧制出来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
可是,赵天明跟着一些人上前观看,发现这件琉璃瓶也不似明代的药玉,质地挺通透的。
“唐老也是行家,您老给大家点评一二吧!”有人开口道。
观看的人当中,一位身穿唐装的老人,整个人无精打采,给人感觉就是病怏怏的,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撒手归西,他正是大家口中的唐老。
唐老瞧了一会,有气无力地摆手道:“我老头子哪有什么本事?大家谬赞了。人家拍卖行的鉴定师都不能确认,我这半桶水的就不献丑了。”
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就有点喘气,脸色更加苍白。
可了解这位老人的人,都不担心这老人忽然会嗝屁。人家十多二十年都是这副模样,一直没有躺进棺材。
“您老多少给我们说几句呀!”有人恳请道。
老人盛情难却,只好说几句自己比较肯定的。
“首先,我们能肯定的,这一定不是水琉璃。”老人说道。
所谓的水琉璃,就是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收藏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鉴赏琉璃,我们看色泽,看造型。造型是每一个时代的痕迹,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也就有不同的流行造型。从造型上看,它符合清朝的文化潮流。色泽是鉴别琉璃优劣的标准之一,这一件色泽光彩照人,从感官上看,是一件难得的琉璃瓶。”
他一个转折:“不过,我们从它的气泡来看,它好像又不太符合清朝制造琉璃的水平。”
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每个作品都有。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有生命的,这些气泡似乎正说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说到这,老人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再说下去,人家拍卖行可能就要不高兴。
“我可以拿上手看看吗?”赵天明忽然问道。
拍卖行的人做出一个请的姿态,但也提醒,要轻起轻放,磕碰坏了,是要赔偿的。
赵天明拿到手上,打量了一会,古镜传来的信息,已经让他心中明了。
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另外,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也正是这样,琉璃是珍贵的艺术品,玻璃永远无法比拟。
看过之后,大家回到原来的位置,拍卖会继续。不过,这件琉璃器,感兴趣的人已经变得很少。
“大家看后,应该也心里有数,那么我就不多说,十万起拍,任意加价,现在开始!”拍卖师开口道。
然而,现场顿时冷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声。
拍卖行的人苦笑,他们就意料到可能会是这种情景,那件物品也极有可能流拍。
“流拍”是指在拍卖中,由于起拍价格过高造成的拍卖交易失败。
这种情况,在拍卖行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很多拍卖会都会有一两件造成最后无法交易成功的。
看到这种情景,赵天明忍不住开口:“十万!”
呃!
就喊一个底价?人家虽然说是任意加价,但加零是不是不怎么好看?多少加个一百也好呀!
“你看好那件物品?”朱荣问道。
赵天明偷偷点头,古镜应该不会出错的,那是一件精品琉璃瓶,具体能值多少钱,他也不好说,但肯定不低于十万吧!
“好!十号的先生已经出价,还有更高的吗?”
拍卖师又问了两次,见现场的人依旧是老神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