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真定府利剑出鞘,入临城议定抵抗(2/3)
>速浑察轻哼一声,透着不耐烦,侧目看着那高僧便有些恼怒了:“宽限多长?一天还是一个月,亦或者是一年?”“若是一年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僧人哈着腰,让人不禁响起了那木舂,总是习惯性的鞠躬以及点头。
速浑察却是不悦,嗤笑道:“三天时间。三天之内,给我将粮食准备齐全,知道了吗?”言罢,已然翻身跃到战马之上,只是一个呼啸,便从这隆兴寺离开,只留下僧人那越发难堪的脸色,还有他哆哆嗦嗦的身躯,立在原地不住的呢喃着。
“三天?三天时间?这是要我的老命啊。”
………
距离离开唐山已有半日,待到中午时分,赤凤军已然来到临城之前。
这临城历史悠久,于上古时代,便已然成型。
于西周时候,西周时属邢国。春秋时,县境为晋地,筑有临邑城。《左传·哀公四年》中“赵稷奔临”即此,即《赵州志》所谓“春秋晋临邑”。而自汉至唐初,今临城县为房子县属地,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始于此改置临城县,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以县西南十里,有临城因改名焉“,《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县有古临城,即春秋时晋之临邑,唐因以县名。”
因为连绵战祸,此地人烟稀少,所以赤凤军一到来,便将临城给占据了。
城中百姓也没多少,只有不到一万人,甚至还比不上赤凤军,很明显这里并不是什么好的地方。
而在后方,那忽必烈正率领着麾下军队直扑而来,算算时日估计也正是明日了。而赤凤军自邯郸撤离之后,连夜奔袭数日有余,早已经疲惫不堪,实在是难以继续行动,很显然一场大战即将开启,而且地点就可能是在这临城一带。
待到稳定之后,萧凤立时便召集全军人马,开始召开会议,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每隔三至五天便开一次会议,这也是赤凤军的特色了。
待到众人聚起,萧凤入座时候,那石珪却是猛地窜出,朗声喝道:“主公。属下有一事不明,还请主公解答。”
“何事?”瞧着此人,萧凤不免皱眉,心中虽是嗔怒却是不露神色。
另一边,成风立时嗔怒起来,正要张口解释起来,孰料却被旁边的宇文威拉住,摇摇头示意其闭嘴,只是在旁边静静看着此人的说话。
那石珪略显得意,便抬起声音说道:“俺们兄弟自从跟随主公之后,所图谋的不过就是一个前程。孰料进入这中原之后,主公不仅没带我们攻城略地,反倒是次次避战,请问主公您这是什么意思?觉得俺们都是累赘,不能战胜蒙军吗?别忘了潞州时候,那些蒙军被咱们打的嗷嗷叫的样子。”
他这一说,立刻便让有些军官纷纷叫嚷起来,话语之中皆是不满。
另一边,张彻却是冷哼一声,暗道:“这厮也忒是嚣张了,难道他不知道赤凤军如今状况吗?居然还在这里煽风点火。”至于他身侧军官,却是沉默不语,只是冷冷看着对面的军官,面目之中透着几分抵触。
一边持续着嚷嚷着,一边只是冷冷的看着,两边军官皆是泾渭分明,显得古怪至极。
萧凤见到这一幕,心中不免透着懊恼。
她为赤凤军首领,自然知晓眼前一幕究竟是什么情况。
那跟随石珪一起起哄的乃是潞州之后的降军,至于张彻身边的乃是赤凤军原本的主力,两者之前还是相互敌对状况,如今时候能够融洽的混在一起,那才是奇怪了。
“唉。看来这就是短时间扩充军队的毛病了。”
心中叹息一声,萧凤正欲开口解释,孰料旁边的宇文威却冷着脸,斥责道。
“闭嘴!”
这一声闭嘴,立时便让石珪身子一颤,他身边军官亦是寒蝉若禁,不由得缩了缩脑袋。这一刻,他们感觉自己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潞州时候,被赤凤军如同割韭菜一样,一排排倒下去的场景。
石珪有些困惑,又想张开口反驳,岂料那宇文威早已经清楚此人下一句是什么,又是呵斥道:“主公所为,自有用意。何时轮到你们插嘴了?尔等听令便是,何须问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你这厮给我滚出去,受三十鞭刑再说!”
话音落定,他身边曾生早已经出马,一伸手便似擒小鸡一样,将石珪拿住然后带出大营。
营外惨嚎之声透过帷幕,纳入帐营之内,顿时让所有人全都沉默不语,以免自己也和石珪一样,平白无辜受了这酷刑。
宇文威这才朗声说道:“主公今日让你们聚集起来,是商讨如何应对蒙古大军,而不是听你们抱怨的。记住了,若非主公护佑我等,列座的各位早就和唐山那堆枯骨做伴了,又哪里有机会立在此地,商讨事情?”
这一番话,立时便让那些正在吵嚷的军官羞愧难挡,再也没有任何迟疑。
等到众人终于恢复宁静之后,萧凤这才说道:“关于此城的情况,想必你们也明白。居民不足千户,城中多是老弱病残,更兼城池矮小、守备不全,若要依靠此城抵御那即将到来的蒙古大军,只怕是不可能了。依照尔等的看法,我等应该如何是好?”目光自众人脸上逡巡,似要找出一人来问道。
那成风立时便道:“依我看,我等不如避入山中,借着山中地形和对方周旋!毕竟军中士兵多为山民,素来熟悉山地作战,昔日那完颜陈和尚便是因此而败。”
“我赞同。而且蒙古大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