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节 三百儿郎(1/2)
大理寺,柳三省仍在苦劝刘驽接受秦国公的封号。
可刘驽已得到唐彪从大明宫传来的消息,皇帝多日不曾临朝,一个大臣也未见过。
因此柳三省手中的圣旨多半是假的,属于矫诏行事。虽说矫诏属于乱世权臣常用手段,但这种事儿可大可小,说不定就会被有心之人拿来作攻轩的把柄。
何况眼下长安城局势未稳,柳三省并无把控朝政的实力,这样做无异于自取死路。
刘驽也不说破,只是笑着推辞。
他明白如今天下大乱,像柳三省这样想趁机上位的臣子太多,他不可能将这些人都得罪,变成自己的敌人。
敷衍,是成本最低,同时也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柳三省最后只得悻悻告辞,刘驽带领众人将其送出大理寺外,并亲手将其扶上马车,可谓是十分‘尊敬’。
刘驽送走柳三省后,又接见了几位慕名而来的守城将领。
这些武将大都出身低微,乃是从行伍小卒一步步做到今天的职位。
大唐门阀风气甚重,庶民身份是这些人心里永远也去不掉的伤疤,给他们带来了极重的自卑。
他们觐见正卿大人时内心十分惴惴不安,举止颇显局促,本以为正卿大人会草草见他们一面了事,没想到事实截然相反。
正卿大人在书房郑重地接见了他们,态度和蔼得好似三月春风。到了晚饭时分,正卿大人还留他们一起吃饭,如此款待,着实让他们受宠若惊。
晚饭后,诸将喜滋滋地起身告退。刘驽起身送他们出门,然后回到书房,继续忙碌政务。
如今皇帝不理政事,不少主战派大臣都将折子递到了刘驽这里。每日里新递上来的折子足有上百份之多,他常常需要坐到深夜方能将这些折子看完。
他曾在已故宰相谢攸之的书房里看见过许多奏折,当时心中不甚了了,如今方才明白其中的艰辛和苦处。
今天乃是初五,到了子夜时分,孙梅鹤穿着夜行衣偷偷溜进了大理寺,前来向掌门禀报真言教最近的发展状况。
刘驽留下孙梅鹤,两人在书房内闭门长谈,在烛光下足足聊了两个多时辰。这种情形十分罕见,涉及的内容十分机密,除了他二人之外,谁也无法知道。
有值夜的仆人在下半夜看见孙梅鹤从书房中走出,此人虽然没睡觉,但脸上神采飞扬,看上去心情分外地好。
翌日,刘驽早早动身,带着副卿董能等人前往城墙上巡视。
守城官兵大多听说过正卿大人的光辉往事,口耳相传间更多了几分神秘色彩,今日见到正卿大人本人,皆是十分激动,原本低落的士气顿时高涨了许多。
刘驽先后巡视了春明门、金光门、景耀门和明德门,目的在于了解长安守军的兵力分布和粮草多寡,以及城外黄巢、王仙芝大军的兵势和阵型。
他在巡查明德门时恰好遇上王仙芝下属的十万大军前来攻城,城头上,两军打得不可开交。
这场战斗打得十分激烈,以至于禁军统领颜烈忍不住亲自爬上城墙指挥。
颜烈见正卿大人驾到,连忙从岗楼上一路跑了下来,表示要将军权交给正卿大人。他其实存有一个小心思,想要亲眼看看正卿大人的实战能力,是否真如传说中的那般用兵如神。
刘驽笑了笑,也不推辞,慨然接受了颜烈的请求。他眯眼向城墙外望去,只见王仙芝大军前赴后继,源源不断地往城上攻来。
三百多辆投石机从五百步外发动进攻,嗖嗖投来无数巨石,将城墙砸得砖石崩飞。
在投石机的掩护下,数千名盾手向前推进,后面跟着上万名弩手。弩手分成数队,依次上箭、射击,一时间天空中箭矢如雨,直朝城墙上呼啸而来。
城头上的守军渐渐开始支撑不住,短短时间内已有数百人在砲石和箭矢下丧命,剩余的兵士纷纷从墙头上退了回去,气势大为削弱。
王仙芝大军士气高涨,接连派出数十支人马,推着冲车前来攻打城门。
这些冲车十分巨大,好似犀牛怪兽一般,头部装有锋利的铁角,只要撞上城门,便能轻易将门板撕开一个大窟窿。
那名负责指挥的义军主将应是个身经百战之人,经验十分丰富,在每辆冲车旁都安排了五百多名持盾兵士,用以抵挡城头上射下的冷箭,掩护冲车缓缓前行,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颜烈见守军纷纷败退,不禁急红了眼,向刘驽道:“大人,敌军这次攻城显然早有准备,我们是否要动用火油和滚石,先杀一杀他们的锐气再说,否则恐怕守不住啊!“
刘驽站在箭雨中,面色如常,淡淡一笑,“城里物资短缺,火油和滚石越用越少,还须珍惜才对。传我军令,让布置在明德门附近的骑兵都来城门下集合。“
“大人,眼下守城要紧,进攻的事儿先缓一缓吧!”颜烈苦苦求道。
“既然如此,我这就走,守军仍然由你来指挥!”刘驽脸色一黑,想撂挑子。
颜烈一听,不敢再坚持己见,只得派人拿着兵符去传令,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已在城门下集结了三千多名骑兵将士。
此时城墙上的态势愈发危急,有三处城墙已被巨石砸塌,不断有敌军兵士尝试从城墙垮塌处爬上来,都被守军拼死赶了下去。
嗖嗖嗖嗖!天空中箭雨一阵阵地铺天盖地袭来,扎满了岗楼和墙面,射死了多名守军将士。颜烈生恐兵力不足,连忙派人拿着他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