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节(1/2)
孙钰为自己的胡乱开口感到懊悔,他没有想到这位本该是五大三粗之人的隐卫首领竟然也是个通文墨的人。
刘驽轻轻拍了下此人的椅子,惊得孙钰身子一颤,“你该知道,这样消耗下去,你的时间并不多。”
孙钰眼神灰暗,可仍有一股劲儿支撑着他将腰身勉强挺了起来,“大人,从长安到涿州来回少说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你将我关押如此之久,就不怕朝廷百官议论吗?”
刘驽朝他笑了笑,“假如我告诉你只是派人去雍州府呢?”
“甚么?”孙钰大吃一惊,挣扎着向从椅子上站起来,可在绳索的五花大绑下始终徒劳无功。
刘驽满怀深意地看了他一眼,“你老家寄来给你的那些信根本不是来自涿州,难道还想继续隐瞒下去?”
“我就是涿州人,这点还请刘大人勿要怀疑。”孙钰咬定青山不放松。
刘驽见此人始终不肯说实话,冷道:“你的老家人给你寄的那些信,用纸都是五宝斋的上好宣纸。据我所知,五宝斋的纸只能从雍州府买到,向不外售。”
他的父亲刘老学究是个喜爱书法之人,常常托亲朋好友从各地搜寻上好纸张带回来。他虽是个不爱读书的人,但常年耳濡目染,对这些上好纸张的品种也有所了解。
“那些五宝斋的宣纸是我从五宝斋买了,然后派人送回老家的。”孙钰有些傻眼了,他没有料到这位隐卫首领竟然对文人的用纸这么熟悉。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难的是长久以来一直做同一件事情。你难道想告诉我,你十几年来,一直派人往老家送五宝斋的宣纸?”刘驽冷眼看着此人。
“当然,我父母和兄长都喜欢用五宝斋的纸,所以我一直给他们送。”孙钰犹豫了片刻后,仍是坚持道。
刘驽心中突然感到一丝疲倦,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这种喜欢扯皮的官僚身上,他朝站在一旁的五名隐卫说道:“把孙大人带下去,好生招待。”
孙钰顿感不妙,“别,别带我下去,我说,全都说!”
他变得垂头丧气,好似一只放了三天的茄子,“当年弹劾谢大人的过程中,我只不过是个小角色,按照上面的意思做事而已。至于上面的人是谁,我不说你也知道。我不过是个小小的侍郎,他们让我做甚么,我就得做甚么,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做完这件事儿以后,我并没有感到高兴,相反我心里很难受。我是敬仰谢大人的,当年谢大人为科试考官时,亲自点我做了那一年的探花,我感谢他都来不及,又怎会真心想害他。谢大人死后,百姓为他喊冤不止,我这官也做得提心吊胆,心里不是滋味。
“虽然也有些趋炎附势之徒上门送礼,可我总是不敢收,总觉得这些钱财都沾着谢大人的血。我只有恪守清贫,心里才能感到一丝安慰。因为如此,我一直在那条老街上住了十几年,从未搬过家,只想着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这个官,等到告老还乡的那一天,心里才可以松一口气。”
刘驽坐回自己的椅中,没有抬头看他,“从你老家寄来的每封信里都会提到修坟,这是怎么回事?”
孙钰深深地叹了口气,大滴泪珠从眼眶中落出,“不瞒大人说,我这十几年一直在外做官,对家中照应甚少。往日父母在世时,我也很少回去探望他们。直至他们逝世之后,我才懂得甚么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道理。所以我托付家里的兄长多给二老修坟,每给修一次坟,就相当于我回去看望了二老一次。”
刘驽抬起头,望见此人悲戚难抑的模样,心中生起一股腻烦。直至如今,此人仍是不肯坦白交待事情的真实面目,他觉得继续与此人消耗下去只会是浪费时间。
“好了,孙大人,你下去吧。等你想清楚了,再来和我说话。”
两名隐卫不顾孙钰的求饶,连人带椅子托进了另一个屋子。
刘驽站起身踱了几步,他听见屋外传来一声极细的微动,一个人影正探头从墙后窥探这边的动静。虽然只发现这一个人,但他明白,此刻在屋外监视他的人绝不止这一组。普通的人绝对进不了这把守甚严的隐庄,所以屋外的那些人只有一个身份,他们应该是大内隐卫其他组织的成员,奉命在此监视而已。
至于那些人奉的是夔王的命还是田令孜的命,他更相信是前者的,田令孜不过是夔王的一条狗而已,在这种大事儿上作不得丝毫主张。
他转身向身边的一名隐卫说道:“你过去告诉他们,不必用刑,拘着此人就行。将鞭子往空处打,务必让外面的人能听得见。”
几名隐卫照做,果然将鞭子甩得啪啪响,即便是屋外大人也能听得清晰。其中一名隐卫甚至无师自通,代替礼部尚书孙钰学起惨叫来,啊啊的叫声喊得颇为凄厉。
刘驽听得不禁笑了,这些兵油子真做起事儿来,个个都是人精,算得上是一把好手。
日头渐晚,整个隐庄笼罩在一片夜色之中。他换了一身行头,从后门出了屋,跃上了高墙,发觉一名不知属于哪个组别的隐卫正躲在墙角,窥探院中的动静。这位隐卫显未发现头顶上方有人正在注视着自己,仍在聚精会神地盯着院内的一举一动。
刘驽从天而降,一掌将此人击晕,在确定四周无他人窥视后,急匆匆地离开了龙组的堂口,往隐庄外走去。当他走到村口时,铁匠正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