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良币驱逐劣币(1/2)
随着华夏五铢钱在襄阳的流通,越来越多的商家也把华夏五铢钱作为计量其它钱币的标准。
因为这些商家发现,华夏五铢钱的分量惊人的一致,随便挑出一枚,其重量几乎都是标准的五铢重。
任意挑出二十四枚华夏五铢钱,就是标准的一两,分毫不差。
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存在有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法定比价的确定。
李严在襄阳推出华夏五铢钱的时候,虽然钱的币值仍然是五铢,但在与其它钱币进行兑换的时候,并不是按照其它钱币的币值来计算的,而是按照重量来计算其它钱币的价值。
同时,他们在出售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又指定只能使用华夏五铢钱来购买,用大量的物资建立起了统一的、新的钱币价值体系。
由于现实世界早已经抛弃了“金本位”的货币体系,所以,大家更多的都是在讨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但实际上,如果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里,各种货币之间并没有一定的法定比价存在,而这些货币的真实价值各不相同。
其中含金量较高的货币就会被认为是硬通货,即“良币”;
反之,含金量较低的货币就会被认为是软通货,即“劣币”。
人们往往乐意接受硬通货,即“良币”,而不愿意要软通货,即“劣币”。
从而优胜劣败,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
良币驱逐劣币,必须保证货币本身的“含金量”,而华夏五铢钱中精钢的价格,在异世界里早就超过了铜的价格。
所以,其它国家铸造的任何一种名义价值为五铢的货币,都是无法与华夏五铢钱相抗衡的。
所有人都只愿意收铸造精美、重量十足的华夏五铢钱,而主动地拒绝其它五铢钱的使用。
甚至连官府收税,都开始要求百姓和商户缴纳华夏五铢钱。
官府的认可,让华夏五铢钱成为了襄阳名义上的法定货币。
那些世家大族所窖藏的大量铜钱,也都面临着贬值的局面。
因为那些铜钱在襄阳城里已经慢慢地吃不开了,越来越多的商户都开始指定只接受华夏五铢钱。
如果你确实要使用其它铜钱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大家都按照重量来算。
而且,由于商户要承担请人去兑换的费用,所以,一百六十二枚华夏五铢钱同等重量的其它五铢钱,只能当成一百六十枚华夏五铢钱来用。
这两枚华夏五铢钱的费用,对于那些世家大族来说可能没有什么。
但对于那些以前依附在他们名下的庄户来说,这可就是两顿饱饭的问题啊。
于是,那些世家大族用谣言来隔离庄户和华夏国人的主意彻底泡汤。
一个村庄只要有一个人到襄阳购买了生活物资,很快就会带回那些让人兴奋的消息。
“一天运送一百斤物资,就可以吃两顿饱饭。”
“如果一天运送八百斤的物资,只需要两天时间,就可以买一件雨水淋不过、风也吹不透的神奇衣服。
而且,这种神奇的衣服还不怕脏,溅上的泥水用清水一冲就干净了。”
“那神奇的衣服岂止这点功效啊,如果你把袖口和腰上的绳子扎紧,那可是比穿了几件衣服都要暖和啊。
就是这种衣服非常轻薄,也禁不起撕扯,否则的话,整个冬天都不用受冻了。”
“那华夏国的东西可是真的好啊,那种什么保暖衣,看起来没有多厚实。
但据穿上的人说,比那些厚厚的布衾都要暖和。
而且,这种衣裤一点都有点贵。”
“比布衾都要暖和的话,肯定应该要贵一些。
可毕竟已经有人穿上了,说明也贵不到哪里去。”
“那样的一套衣裤足足要一贯钱啊,而且是那种华夏国铸造的五铢钱。
要知道,华夏国的钱一枚就可以吃一顿饱饭。”
“我问过了,帮那华夏国做事,就是小孩子都可以每天吃两顿饱饭的。
他们是按照运送物资的重量来给钱,但每个人每天最多只能运送八百斤物资。
运送八百斤物资的报酬是十六个华夏币,也就是说只需要十来天的时间,所挣的报酬就可以买那样的一套衣裤了。”
一传十、十传百,这些尝到了甜头的庄户早就把那些世家大户说过的话抛到脑后去了。
那什么摄魂之术,好像也没有对那些人造成什么影响啊。
而且,在这个靠天吃饭的世道里,饿死、冻死远比失去魂魄可怕的多。
于是,大量的庄户们陆续地走了出来,加入到了李严的物资搬运大军之中。
在劳动力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工作组再次对每人每天的运送上限进行了限制,由八百斤下调到了两百斤。
也就是说,后面加入的庄户们,最多每天能够挣四个华夏钱,除去两、三顿饭的开支外,剩余不了多少。
那些先前加入的百姓,每天收入的下降也让他们感到十分的难受,这刚刚看到日子要好起来了,那些庄户们就跑来抢大家的活干。
可那些华夏国的人早就说过了,所有登记过的人,都不允许无故挑起事端,否则的话,后面的工作你就别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