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春醒 8(1/2)
虽然霍夫曼对挪用古德里安的物资表示了内疚,但无论是他还是施佩尔,甚至古德里安本人都万万没想到这举动反而对非洲英美部队计划与部署造成了混乱:3月上旬,非洲集团军顺利完成了对摩加迪沙和索马里其余地区的占领,开始对肯尼亚东北沿海走廊发起进攻,德军装甲部队势如破竹、驰骋疾进,巴顿带领部队且战且退,想把德国人放进来打。
一开始似乎也成功了,到3月25日,德军已越过塔纳河谷东段的维图和卡乌一线,并与美军前哨进行交火,巴顿第一次领略了德国人的装甲战和虎式坦克,古德里安第一次领教了美国人的防守反击与空地协同。双方各自给了对方较高的评价:巴顿认为德军装甲部队战术娴熟、虎式坦克威力确如传闻一样厉害,而古德里安认为美国人各部队相互间配合比英国人有章法得多,特别是空地协同做得不错,步兵轻火力尤其凶猛。在实地缴获并试用美国人的m1加兰德步枪后,古德里安终于明白为什么元首要淘汰k98而换用g43步枪了——虽然快速增加的子弹消耗量给后勤供应造成了更大压力。
当然,非洲集团军更喜欢的战利品还是美国推土机——谢尔曼坦克,在德国装甲兵眼里,谢尔曼坦克打仗的水平真的只能说很一般,被击中经常变成一个火球,但作为勤务坦克却异常好用,改装后无论是推土机、挖掘机还是架桥亦或者吊车,比用t-34或4号坦克改装的车辆都好使——因为谢尔曼坦克发动机功率高达500马力,拆除炮塔后剩余功率最大,比4号坦克要高不少,机械可靠性又强于t-34。
在非洲战场上,地雷是让所有人都十分头疼的东西,有“万能改造”天赋的德军最喜欢把谢尔曼改造成扫雷车。由此,在德军内部进行战况汇报时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说到缴获“推土机”或“扫雷车”多少辆,不懂行的人看了一头雾水,只有前线官兵官兵才明白这说的其实是谢尔曼——只要底盘与动力系统完整就行,炮塔是否完好无关紧要。
但就在双方准备进一步大战时,古德里安忽然不复一开始高歌猛进的态势,玩起了进两步退一步的招数,从摩加迪沙到卡乌800多公里的路程,德军只用了不到20天就走完,但从卡乌到肯尼亚东部港口城市马林迪那130公里的路却足足走了一星期,4月初才进行有效占领,然后又迟迟不向100多公里外的蒙巴萨进攻,弄得英美联军七上八下、十分紧张,不知道德国人又在憋什么坏招。
非洲战区的高层比历史上在北非登陆成功后那种洋洋得意的心态要谦虚得多——那一次因为骄傲自满、贪功冒进被隆美尔在凯塞林山口一顿教训,现在因为从印度洋战役后英美部队一直被撵着打,再加从北非和埃及撤退下来的澳新士兵一个劲渲染德军强大,美军转而变得十分保守,得了患得患失的毛病,哪怕如巴顿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与德军交手过几次后也都承认要慎重对待。
面对画风突变的局面,非洲战区指挥部伤透了脑筋:想进攻怕打不过德军和沿海可能出现的轴心舰队,想后退放弃蒙巴萨又觉得不甘心,只能憋足了劲防守,而防守是个相当消耗耐心与意志的过程。
古德里安不是不想进攻,只因他的补给品被隆美尔挪用了一半,短时间内积攒不起进攻所需要的物资,所以暂时只能停在原地不动。
非洲集团军的补给一般走海路在摩加迪沙登陆,然后依靠近1000公里的公路运输送往前线,随着非洲集团军的战线越来越往前延伸,受距离限制,补给难度越发加大。本以为拿下马林迪会扭转该局面,结果发现这个港口的设施还是上个世纪流传下来的,不但能力有限,还被美国人破坏殆尽,根本没法使用。唯一的指望是尽快拿下蒙巴萨并恢复通航能力,这样运输船可以直接停靠港口,但在后勤限制之后,他只能望着100多公里外的蒙巴萨叹气。
美国的物资与补给虽然远比德军丰富,但遇到的问题和德国人一样,同样是运输受限,大量物资装备都堆在南非,一发子弹、一颗炮弹、一桶汽油都必须依靠飞机从南非空运而来。即便是物流能力强如美国这个层次,面对这种局面也大感棘手。这段时间为了阻止、迟滞德军的进攻,装甲力量不足的艾森豪威尔被迫动用了大量b-24\b-25进行空袭,而这些轰炸机平时是与运输机一起承担物资运输职能的,投入越多轰炸机执行作战任务,就越少能投入力量进行运输,更何况德军空军力量也不弱,非洲集团军不但能得到从奔巴岛上起飞的飞机支援,后面还有加兰德指挥的战斗机联队。
空战结果总体是美国吃亏,尽管美军轰炸机能得到p-47\p-40的掩护,但面对德军由fw-190和bf-219组成的战斗机部队损失依然不小,短短半个多月的空战,美军损失了70余架战斗机和60多架轰炸机,而德军飞机损失不到40架。而且由于空战大多发生在德军战地上空,被击落的德国飞行员最后大部分都获救了,论飞行员(组)的损失,德军只有美军的10-15。
一边是飞速增长的消耗和不断带来的战损,一边是越来越少的运输和补充,这段时间让艾森豪威尔差点愁白了头发。他很清楚自己的弱点——装甲部队不是德国人的对手,完全是仗着空中力量才能与德国人打个平手。可空军力量的损失实在是太惨重了,虽然他的飞机比德国人多,还能得到南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