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利(2/4)
乌蛮白蛮野人大族杂氏号称百族,横距西南,国土数千里,但自从阁罗凤死在阐中府后,南诏的残余政权就失去了对蒙山以东领土的控制力,大片广阔的土地上,由唐军驻屯城寨,和直接向大唐朝贡的亲藩部落控制着。作为南诏王统的继承着,已经接受大唐朝廷赐封南王的前丽水节度使蒙失虎,却是一个厉害人物,他一方面不余毅力的绞杀逃入大雪山的阁罗凤一脉王姓残余和他们的追随者,铁腕镇压那些自唐人控制区逃亡而来乌蛮大姓,另一方面却对大唐保持一个相对恭顺合作的态度,收罗金银珠玉进贡不绝,至少明面上让人找不到侵并的由头。
再加上唐军和移民在洱海平原上的控制已经到了极限,北面又从吐蕃手中夺取了绝大部分剑川节度使的故地,人力有些捉襟见肘,因此与之保持相安无事的状态。
因此,在他的治下,仍然完好保有蒙山以西整个蒙舍诏和蒙携诏小半故土,再加上逃亡而来而来众多乌蛮氏族,以征服自骠国北部各族为基础,组成一个纯乌蛮氏族的政权,虽然国土大大缩水了,但是控制力和战斗力反而有所提升。
既然北方的吐蕃已经不能指望,东部的大唐无法正面对抗,他们就将目光转向更擅长攻略的南向,一方面从大唐回易物资,一方面南下攻打那些中南小国,掠夺人口和资源,建立起一个个据点,将乌蛮氏族重新分封出去。
最近他们又与大名鼎鼎的南平会社达成一个协议,借给乌蛮兵一万,再加上附庸黑齿等部落兵两万,转道故银生节度使,攻下了原属骠国三十六附属的罗罗国和朱波国大部分城寨,只是因为他们分别占据兰苍江下游的漫长河段,并放纵部族残忍的杀害了多只,尝试通过水路前往更遥远的女王国,开拓贸易的马帮商队。
按照约定所,南下所有人口,牲畜、粮食、物资归出力南王军所有,提供粮食和武装的南平会社,只要沿江的土地和矿藏,当然,还有间接获得江上的通行便利。
休息了一整个下午,才积蓄了些精神,开始前厅会见正在洛阳的龙武系诸将,按照军职的从低到高,听取他们的回报,逐一勉慰和颁奖。
最后轮到留守的头号人物韦韬,重新见到他疲惫而执着的脸庞,我忽然觉得什么修辞华美的褒奖和夸赞,都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我只能道一声“辛苦了。”,便重新投入到挤压下的文山会海中去。
虽说韦韬在这件事变中,几乎是无所作为,但事实上时间发生后,龙武军中也不是没有人产生异样的想法,作为龙武军实至名归的二号人物,曾经有人秘密找过他,劝其乘机自立,或者抓过事情的主导权,而不是让大家都去追随一个看起来不怎么靠谱的小丫头。
更诛心一步说,只要在援救的力度上稍微控制一下,龙武军完全可以自己拥立一位更有把握的皇帝,只是时候善后一些,但是功名富贵却是远远超过眼前。
他当时唯一的表态是,求见小丫头的行帐,把自己的虎符印信和那只标志性的亲军——突骑队交给她,直接用表态将内部的杂音泯然无形。
据说这次内线送出来的消息,皇帝身边那些人的雄心壮志,可不止河北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还有针对龙武军的后续计划,包括利用代理人与龙武军中的激进派合作,借助河西的战事,将龙武系的主力长期羁縻在朝廷中枢以外,在合适的时机就地任命高适为河西节度副大使,以卫伯玉为陇右都督,让韦韬出任关内节度使等等意向,可以说,将我走后剩下的龙武军三巨头,全部提拔分化出去。
他需要独自应付这种无形的渗透,并且在来自外部和内部,不断的挑衅和激进的倾向下,维持这个体系的稳定,实在是默不经意间居功莫大。
按照崔光远有些恶意的说法,这次,天子虽然将身边那些贸然进言的人都放了出去,那是给拥戴从龙的老臣们一个说法。毕竟,放着靠近权力中枢,身份清贵的京官不做,平放到地方去做实任,无疑是一种贬斥。但他们还足够年轻,在地方磨练一番,将来只要有得力人士重新提起,回到朝廷中枢不过是一纸之事。即使惩罚,也未必不是一种以退为进蛰伏再来的变相保护措施。
这次朝中议处反对之议,乃是真真假假,虚实之道,未尝不是在钓鱼。
“关于开拓新草料种植场的报告?”
我闭着眼睛,听到这里突然询问道
“选址确定了么”
说起来很惭愧,龙武军的战马普及是相当的高,几乎达到人手一马,乃至二三马,但是作为骑兵的比例,除来解思的纯骑兵军外,还真的不高,大多数是骑马进行战场机动的轻装步兵,或是依托武装马车行进的重装步兵。反而是附属的各色编制一大堆。
象龙武军的团练与普通团练不同,是作为正规军预备役来要求的,大部分训练项目与正军无异,只是变准略有放低,而义勇和民夫的招募,也逐渐取消了随战的就地招募,而是由来自体系内工场护卫队和军屯庄的傍户充任。只有在守城之类的特殊情况下,才扩招当地居民补充军用。他们同样配备大量的随军骡马队,只是按照登记,马匹和代畜的比例有所不同。
因此对草料的需求大极大,这些年几乎是随战随走到处开荒种草。毕竟牛马吃草只能果腹,如果要进行行军作战等高强度运动下体能消耗的需要,则需要平时不断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