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猛炸药的难题(1/2)
"张太岳读中学时化学就学得特别好,长期担任化学课代表,基础非常扎实,化学实验做了不少,动手能力也很强。后来上大学学习轻武器制造专业,又系统的学习了弹药工程和爆炸技术。但总的来说,他的化学水准和正经学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仅仅在与自己专业有关的领域涉猎比较多。真正让他化学水平有极大提升的是在美国麻省理工留学时,所修专业之一——弹药工程学。说起来也是他运气不错,当时正赶上中美关系蜜月期尾声,张太岳作为两军的交流项目得以进入这个基本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准军事专业,还拿到了学位。正因为懂得的越多。才更清楚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攀爬炸药科技树有多难!他不想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于是他开始提前进入科研状态,把自己关在客栈的书房里开始苦思苦想,寻求解决方案。作为猛炸药,黑索金的效果无疑最好,安全适用性也最高,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又不受矿物原料限制,本该是最佳选择之一,但需要一定规模的基础化学工业。张太岳在纸上以图表形式列出了制备黑索金最简捷的步骤,再与大明现有条件相对照。。反复论证了很久,以五星为标准,给它打了个一星半,非万不得已肯定不会采用。tnt,三硝基甲苯,它的威力不算最大,但论起安全易用,当属第一。也是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应用最广泛的军用炸药。制备tnt,最主要的原料就是甲苯,在后世来说,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但一番论证后,张太岳打了一星,需要化工规模比之黑索金也不遑多让,而且这玩意生产过程中还有毒,沾上就没好。硝化甘油,其实和硝化纤维性质差不多,比较容易生产,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危险重重,即使加了硅藻土或者木浆钝化过也不行。。民用爆破可以,几乎没人用它来作军用,这个直接不用考虑,怕思。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大名鼎鼎的黄色炸药,这个倒是很适合在目前的大明来制备,原材料相对易得,靛蓝或者用煤焦油里提炼的苯酚,张太岳估计未来炼钢还是会用到焦炭,而煤焦油就是炼焦炭的附加产品,靛蓝更是随处可得的天然染料。除了制备容易,苦味酸还有个优点就是爆炸后会引起剧烈燃烧,温度之高甚至连钢铁都可以熔穿,威力巨大。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安全适用性较差,苦味酸感度高,遭遇高温、摩擦、撞击都有可能引发爆炸,最关键是它对金属极其敏感,尤其会和铁起剧烈反应而爆炸,所以储存和装填都相当困难。1890年清朝就曾进口过一批苦味酸,因为太容易炸而干脆挖了个大坑埋了起来。后世也有人考证,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舰炮炮弹用的是黑火药,而日本人用的却是苦味酸,所以失败在所难免云云。张太岳在苦味酸上花了很多心思来论证,最后也没办法就此定论,就先给它打了个三星半,搁置一旁,心里决定哪怕最终不采用,苦味酸也要少量制备一些,作为双基炸药的一基,利用其非凡的燃烧能力,未来真要遇到海战或者攻城战,这玩意就是外出旅行杀人放火的不二利器。硝铵类炸药,在后世已经作为农业增产增收的化肥而广泛应用,也是kb分子最爱的化肥炸弹,安全适用性尚可,但制备起来有一定难度,首先需要制备氨气,氨气又需要大规模制备烧碱的副产品氯化铵,或者在天然铵盐中提取,不太容易成批量制备,所以张太岳把它定为二星。当然,如果张太岳和那些穿越前辈走一样的大规模工业化加大面积耕种的路的话。这东西真的可以造,除了当炸药,本身对农作物增产的效果那绝壁是杠杠滴,亩产翻倍甚至几倍都有可能。硝化淀粉,又名硝酸淀粉,这个和化肥炸弹一样,也是后世kb分子的最爱之一,原材料易得,制作简单。张太岳把它放到最后来论证就是因为心里早已隐隐地将之作为主选来对待。硝化淀粉的威力不错,无论是作为单基还是双基炸药,跟硝化纤维一样,它也是依据含氮量高低来调节爆炸威力。。高氮硝化淀粉爆炸威力要高于tnt,而且感度低,必须用雷管起爆,相对安全。已知的缺点是安定性不好,一般情况下,硝化淀粉制备出来后可以存放两年,之后必须销毁,否则就随时会炸。通过论证,张太岳还发现了它的第二个缺点,就是比较浪费材料,因为制备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高纯度硝酸,后世的工业生产中硝酸是可回收再利用,而按张太岳设计的简易作坊是没办法做到这点的,所以会造成大量浪费,制备成本相当高。不就是银子嘛!有了这个神鬼辟易的大杀器,那银子还不滚滚而来?反正也不准备大规模国战。。偶尔用一次能起到阻吓威慑作用即可。就它了!在硝化淀粉下画了个四星半,张太岳心里顿觉一阵轻松。至于硝化淀粉的主原料淀粉的来源就比较广了,但最好的是土豆和地瓜,都是高产易种作物,尤以土豆淀粉含量最高。按张太岳后世的记忆,这两样都是在万历初年传入中国的,应该是在广东和福建有少量种植。看来还得优先派人去找,这两样东西一旦推广开来,除了用来做炸药外,也是对抗未来大明严重饥荒的不二神器,用处可太大了!正寻思间,之前害怕打扰他而躲出去的胡沁推门进来了,见他表情轻松,立刻莞尔一笑,露出她招牌式的酒窝,道:“公子先前凝神苦思的模样好吓人呀,这回可是想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