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乞丐(1/2)
榆城内,平湖街上的一间小面馆打开了门,从门里走出一个黝黑瘦瘪的男子,他打着大大的哈欠,伸着懒腰,而后叉腰往左右两侧看了看,热络的与旁邻打着招呼。
“这天儿也太热了。”核桃手里拿着一柄蒲扇,站在檐下与阿芜说话。
“整日吃面都吃腻了,今日换换口味吧。”玉卿卿与核桃说着话,视线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搜寻起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打听到了福王府的动向。
过几日便是中元节,那日福王妃要出城去庙里做祭祀。
自从福王被囚在榆城后,京中福王旧党便遭到了天定帝的清洗,不单是朝臣,连带着福王妃的母家也是一样。
福王妃的父亲死在了回祖籍的路上。
这些年有太多的冤魂需要祭祀,而府中却不好光明正大的为他们设下牌位,故而福王在城外建了一所庙宇,题名为清云寺。
玉卿卿没记错的话,前世福王登基后,将永州改名为了云州。
似乎福王妃的闺名中带有云字,不知福王此举是不是为了怀念福王妃。
而若不出意外的话,中元节那日福王妃会从平湖街出城。
自她得到这个消息后便一直在关注平湖街上不同于往的情形。
那些人刺杀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划的,而回想前世,他们也算是做的滴水不漏。
想要达到此种效果,光是纸上谈兵没用,必须在刺杀前踩点,并做刺杀与逃跑的规划演练。
说不定,那些人现下就在平湖街上!
怎奈她在榆城没几日,未能将四邻认全,故而纵是与这些人擦肩,也是发现不了的。
“吃包子吧?我想吃肉包了。”核桃说着朝不远处的包子铺看去。
玉卿卿闻言回神,扭头看着她笑了笑:“好啊,我这就去买。”
核桃叫住他,把手里的蒲扇递过去:“夫君拿着遮日头,免得晒得更黑了。”
玉卿卿好笑着接过,压在额前,往包子铺走。
这些日子她与这条街上的人纵是还没达到六分的熟稔,但碰了面也都是会驻足寒暄两句的。
故而人还没走到包子铺就听包子铺外揽客的小二给她打招呼:“今日不吃面了?”
玉卿卿笑着道:“我家娘子想吃肉包了。”说话间走进铺中:“给挑两个刚蒸的。”
小二殷切的应下,转身去了蒸笼前。
包子掌柜站在柜台里,单肘支在台面上,瞧见来人手里拿着蒲扇扇风,笑着道:“这天儿是越发的热了。”
“可不是。”玉卿卿大咧咧的坐在厅中的椅子上,揪着衣领子抖搂着,想要凉风灌进去:“一大早就汗流浃背的。”
包子掌柜呵呵的笑,指着桌上的茶壶道:“刚沏的茶,阿芜兄弟喝两杯降降暑热。”
玉卿卿闻言拎起的茶壶,往粗陶碗里倒了杯茶,喝了一口赞赏道:“这茶不错。”
包子掌柜是个不输于布店王大娘的热情人,听阿芜夸他家的茶,面上笑意更大了:“阿芜兄弟真是识货!”说着绕过柜台走出来,在阿芜对面坐下,手指头点着茶壶,极是得意道:“上好的高碎。”
“我买它花了这个数呢。”他说着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玉卿卿也不知道他这三根手指头是个什么数儿,她也无意多问。
但该有的反应还是要给的!
故而她微微瞪大了眼,做出惊讶状:“您可真舍得。”说着朝灶台扫了一眼,见熬汤的锅没生火,便道:“这是打算用凉茶代替汤了?”
包子掌柜道:“天儿太热了,没人愿意喝热汤,我是熬一锅倒一锅,索性就停两个月。”
玉卿卿了然点头,想起什么又道:“这茶多少一壶?”
包子掌柜明白他的意思,笑着摆手道:“请你喝,不收银子。”
玉卿卿笑着点头:“那可多谢了。”
吃人嘴短,她忙又夸赞起了包子掌柜的经营之道,顺带表示凉茶定会大卖的。
包子掌柜听的是喜笑颜开:“我就喜欢和阿芜兄弟说话,晚间关了铺子来老哥儿这喝两杯。”
玉卿卿满嘴应下,说着到时候带个烧鹅来下酒。
他这包子铺做了有几年了,这附近的人包子掌柜大都认识,就算不认识也能混个脸熟,若能套套他的话,想必会有些收获。
包子掌柜闻言更欢喜了。
玉卿卿付了银子,托塔李天王一般的手掌托着包子,大摇大摆的往面馆走。
包子掌柜吩咐小二道:“那几个蒸丑了的包子,你包起来给那些个落难的人送去。”
小二闻言点头应下,捧着包子就要走,就听包子掌柜又道:“给提壶茶,这么热的天,免得渴坏了。”
小二折回又拎了一壶茶,朝不远处的胡同走去,只见胡同口的阴凉处窝着两个又脏又臭、衣不蔽体的人。
昨日起,不知哪里冒出了几个乞丐,竟在这儿安营扎寨了。
附近的人看他们可怜,三餐都会帮忙送些吃食。
小二走过去把包子和茶放下,道:“怎么少了三个人?”
二人见到包子眼睛大亮,感恩戴德的点头作揖,大口大口的吃着包子,含糊不清的道:“他们去别处讨饭了。”
小二点点头,也不追问,只道:“待会儿把茶壶给我送去。”说完便起身回去了。
在小二走后,两个乞丐的咀嚼明显慢了下来,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又将视线放在了被大日头毒晒的平湖街上。
面铺里,核桃两个包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