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非我族类(1/2)
至于说刘崇欺大周新皇年少,也有理由。
因为刘崇今年已经六十岁了,而大周新皇郭荣才三十四岁……
杜昭方才所言,其实也并非虚话。
事实也正是如此——
郭威死亡的时间是一月末,郭荣登基为帝的时间是二月初。同样也在二月,后汉大军就与辽国大军会师于团柏【山西祁县】,然后往潞州【山西长治】杀去。
并由此拉开了“高平之战”的序幕。
杜昭知道这段历史,出于“显摆”、展示他“通晓天下大势”的能力,以及让周庭认为他跟了一个牛逼的人物等种种原因之下,杜昭便在酒桌上说出了这段历史。
“不错,郎君所言颇有道理!”果然,周庭听了此话不由连连点头。
“大汉与辽国必然勾结。”
“也必然南下!”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推测。只因杜昭熟悉历史,刚刚得知郭荣登基为帝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说了出来,抢在众人前头,因而显得他厉害。其实,只要给周庭一点时间,他也能想到这一层。
“嗯!?”杜昭不知道的是,左侧桌上的傲娇老者,听了此话后,猛一抬头,盯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切!”右边桌上的三个幂篱女侠中,其中一个暗中冷哼了一声。
“那郎君以为,大周新皇郭荣,能否打退大汉与辽国的联军呢?”周庭问道。
左侧桌的老者听了此话,立即做附耳倾听状。而右侧桌的女侠们,又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冷哼。
“能!”杜昭言简意赅。
“何以见得?”
“大周新皇郭荣,必御驾亲征,身先士卒。而且周军兵力强大,帐下将士如赵匡胤等,皆猛如虎狼,士卒也敢于用命作殊死战。反观大汉刘崇,他一意孤行,口出狂言,上下不一心。最后辽国大军也不会帮他!所以我断定刘崇必败!”
杜昭基本上是将史实拿出来讲了一遍。
但却镇住了周庭与那老者。
后汉大军与辽国大军是否会南下,现在都要打一个问号呢。你就斩钉截铁的断定了结局……
周庭,以及那位老者,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加起来的人生阅历,起码是杜昭的四五倍!而且,杜昭嘴上光洁溜溜一片,看起来竟是个毛都没有出这样的话语,难保人家不会认为他是在口出狂言。
不过,这些“狂言”虽狂,但仔细一琢磨,好像的确是那么回事……
周庭倒也罢了,通过前几日的事,他已见识了杜昭的不凡。
左侧桌的那位傲娇老者,则眉头紧皱,他很想过来以长辈的身份教训杜昭两句。姑且不论杜昭的推断如何,单单就他这幅斩钉截铁的样子,就已让他心里不爽。
但最终他顾及身份,没有起身。
“郎君所言之事,仔细想来,也的确极有可能。”周庭瞧了瞧四周,似有顾虑,最后也压低了声音问道:“郎君对那大周新皇郭荣如此夸赞,那么郎君认为,他以后能一统天下,甚至恢复盛唐风光么?”
周庭的声音很小。
仅只有杜昭、李安,以及左右两桌的人听见了。
“道长认为呢?”杜昭笑道。
“嗯……以贫道看来,那郭荣有可能一统天下,也有可能恢复盛唐道。
左侧桌的老者听了这话,不由缓缓点头。右侧桌的女侠,则一边吃着酒菜,一边竖起耳朵偷听。
她似乎对“一统天下”这样的词格外敏感。
“在我看来,一统天下……也勉强算得上吧。”杜昭笑道,他似乎来了兴头,一边说一边饮酒。
郭荣的继任者赵匡胤,所建立的宋王朝,虽然版图不及唐朝时期大,但也算得上一统天下了吧。
“不过,至于恢复盛唐风光,我看很难,几乎不可能!”杜昭又斩钉截铁。
“哦?这是为何?”周庭饶有兴趣。
左侧桌的老者听了这话后,眉头就是一凝。他老人家最听不得这种毛都没长全的小子斩钉截铁。
完全就是胡说八道嘛!
“道长认为,天下今日之乱,最初始自何事?”杜昭问。
“唐时的安史之乱!”周庭回道。
“说是安史之乱,也有道理。那道长可知,发动安史之乱者,是为何人?”
“安禄山、史思明。”
“此二贼可是我中原人?”
“不是。他们是……杂胡。”
“自唐覆灭后,中原大地上先后有梁、唐、晋、汉等诸国。而其中的唐、晋、汉三国的皇帝,都是沙陀人……”
“郎君的意思是?”
“等我们所处的乱世结束之后,再次崛起的大一统王朝,必然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至理。对待外族,再也不会像唐朝那般包容,也再也不会积极探索九州之外的异域,趋于保守。如此一来,中原王朝必受影响,以至于再也无法重现盛唐风光!”
杜昭一口气说完后,便饮了一杯酒。
“郎君所言……也不无道理……”周庭在那凝眉捻须,他要好好的消化一下。
左侧桌的傲娇老者,早已坐在那失神,陷入了沉思。他虽看杜昭不顺眼,但不得不说,杜昭的“狂言”颇有几分道理。而且这种问题,他从来没有思考过,他所着眼之事,不过当朝之事而已。而杜昭年纪轻轻,竟能走出桎梏,从另一个方面看待问题,俯瞰历史长河……
不得了!
老者缓缓抬头,看向杜昭的背影。
眼中轻视之色渐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