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只欠东风。(1/2)
和人事科对面的是机关里的“档案馆”,馆长姓杨,是我的老乡。他老家在小黄镇南部和登县相邻的山区里,是早几年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人很和蔼,没事的时候总是在一块拉家常。他经常说,他那山里头有几棵“羊屎蛋儿”杏树,那杏儿就像“羊屎蛋儿”一般的大小,出来工作十几年,经常惦记的就是那几棵“羊屎蛋儿”的杏树。
果儿成熟的季节,因为山深,人迹罕至,风一刮,那杏儿便从树上掉下来,一下子摔成三个部分。那个时候,那一架山都会因为这几棵“羊屎蛋儿”杏儿的芳香而香甜起来。
杨科长说,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知道路途的人。那个周六的下午,刚上班,杨科长就转到我的办公室,说是已经约好了另外两个科长,明天骑自行车一同到那山上去摘“羊屎蛋儿”杏儿。
那天早上,我们一行四个人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出发,骑行了将近两个小时,便来到了杨科长的村庄,把自行车停放在他家里,补充了干粮,我们几个人就上了山。
一路上,杨科长当做向导,我们另外三个人听他讲着关于这架山上的一切传说以及那“羊屎蛋儿”杏儿的诱惑。
翻过了一架山,杨科长指着远处的另一座山梁对我们说:“你们看见那座山岭上那个是石房子没有?那原是一座“山神庙”,那架山岭就叫“庙岭”。那个地方是咱堰县通往登县捷径的必经之路,过去曾经是人来人往的,这几年附近开了几条大路,这条捷径便没有人走了。那庙下山洼处有一个妙姨,有几十年光景了,她就在这山上采集炮制中药,尤其用“羊屎蛋儿”杏儿的甘酸,微温,冷利,入肝、心、胃,止咳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制作散、汤,为山下的百姓解除病痛·····”。
我们四个人攀爬着山梁上布满荆棘的小路上山,到那个“山神庙”跟前的时候,杨科长说:“这里的山岭上,凡是有小路通过的地方都有一座‘山神庙’,它是供人们拜神烧香,体现着人们对平安祈求的愿望,只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了,好像都不注意这一套了,这个庙便零落许多年了,现在都成了那个妙姨晾晒和炮制中药的场所了······”。
说着话,我们几个人便走到了那“山神庙”的跟前。我看见“山神庙”通体都是用石头垒成的,墙体足有三尺的厚度,房子不高,顶上的蓝瓦有几处已经开始脱落了。面朝着山下的小路开着一个大概有一个篮球大小的窗户。站在窗下,我好像听见那“山神庙”里有什么声响,就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尖朝那里面看去。
这时,我看见庙里的地上分别放着好几样叫不上来的“山草”,那大概就是杨科长说的中草药了。屋子西边靠墙支起了两个石板,石板前方放着一个铁制的“药碾子”,和“药碾子”并放着的是一个“晃磨儿”,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那个“药碾子”的一端坐着一个女的,她不住地推动着那个“碾子”。
那女的一边坐着一个妇人,那妇人手里端着一个洋瓷盆,那盆里看不清楚盛的是什么,但是可以确定,肯定是油货之类。那妇人的另一手使用着一双筷子,随着那女的操作“药碾子”时候身子的一次次前倾后仰,那妇人就把筷子夹住的油货送进那个女的嘴里。
当时,我差一点叫出声来,那不是康素贞和她的妈妈芬芳吗?怪不得听人们说,芬芳因为康素贞失踪神经失常了,时常拿着好吃的东西到“妙姨山”上去供奉“神灵”保佑她的闺女康素贞平安无恙。
原来是这样。
这时,另外的三个伙伴已经走过了“山神庙”,他们都扭过头来朝我看,意思是让我赶紧跟上去。
我多了一个心眼儿,这个时候是不能惊动“山神庙”的两个人的,待我从长计议,让康素贞“完璧归赵”。
康素贞终于没有事了!我几个箭步冲到了伙伴群里。
那天回到家,我借故没有回县城。晚上,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爸爸妈妈,我们三个人商量到大半夜,终于达成了共识,认为要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李家,李家的关键在李长生的身上。
周一,我早早地赶到了局里,很快处理了手头上几件要紧的事。下午,我请了一个下午的假,又赶回到小黄镇,首先来到了乡里的氨水厂。
我在氨水厂的办公室里找到了李长生,说是下来在各学校检查工作了,顺便过来见见面。意思是告诉他,我知道了他和康素贞的事情,有安慰安慰他的意思。
那办公室里有一个套间,大概是平时厂长或者是主要领导暂时休息或者议事用的,长生见我提及了康素贞那事,就把我让到了那个套间里。
“志栓,你看这事弄的,我都没脸见人了”,李长生开门见山地说。
“唉,谁能料得到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
“贞贞也是的,不愿意了就算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这一辈子算是没有成色儿透了”,李长生说到这里停了一下,他两眼看着脚底下的水泥地又说:“你是知道的,我很早就想和她好,但我也知道她心中的人是苏老二,所以一直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和勇气,你那一回给她捎去的信她也没有回,我就知道不中了,都是怨你们苏家屯的那个薛老喜家两口子,我一直认为都是他俩在里头撺掇的事”。
“这些我也能觉察出来,但我不太清楚”,为了能听到长生更多的话,我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