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吴老师(1/2)
其实,若不是在接待时多听了那么一耳朵,元奋至今可能都不会知道周口店遗址有27个化石地点。
而在这27个化石地点中,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第1地点(猿人洞)、第6地点(鸡骨山)、第26地点(山顶洞)以及第27地点(田园洞)了。
虽然这些重要地点都是以发现时间的顺序进行命名的,但如果你仔细阅读相关资料,会发现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鸡骨山是开启龙骨山北京人遗址大门的一把钥匙。
早在1921年,安特生来到鸡骨山看望在这里发掘的师丹斯基,从围观村民的口中得知:“这个地方出产的是“鸡骨”,都是破碎的,你们应该去龙骨山,那里的骨头又大又好。”
安特生在得到这个十分有趣且又令人向往的信息后,便急匆匆的赶到了龙骨山。
而在龙骨山上,安特生与师丹斯基很快便采集到包含猪、肿骨鹿、犀牛等在内的许多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颗可疑的臼齿引起了师丹斯基的注意,他认为与人相似,但也有可能是类人猿的。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项极为重大的发现。
于是,在1924年,师丹斯基返回欧洲,在乌普萨拉大学研究来自周口店的标本。
直至1926年春,师丹斯基从化石材料中又认出了一颗齿冠保存完好的人的下前臼齿,并撰文发表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地质学会志》上。
而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北京,当时正值瑞典皇太子伉俪访问北京,在各界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安特生将这一重大发现公布于众,震撼了当时的科技界。
不久之后,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系主任、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博士与中国地质调查所翁文灏所长代表双方达成协议,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资金,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地质调查所联合对周口店遗址进行科学考察和发掘。
1927年3月,周口店遗址大规模科学发掘的帷幕在龙骨山正式拉开。而也在这一年,除了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外,在工作即将结束时,还发现了1枚保存完好的人的左下第一臼齿。
这个牙齿由步达生研究,他结合早年发现的那两颗人牙的形态特征,将其定名为“中国猿人”,俗称“北京人”。
而这三颗为“北京人”定名的牙齿,至今仍保存在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
“这段故事固然不错,但于周口店遗址来讲,真正精彩的故事才刚刚上演!”一个头戴黄色安全帽的男人拍了拍元奋的肩膀说道。
此人名唤吴献强,曾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名职员,后因市院共建,被留在了周口店遗址。
当然,与他一同留下的,还有另外十二人,但现如今还在周口店遗址工作的便只剩下展陈保管部主任宋春雨以及后勤服务部的包文青二人。
是的,吴献强早已经退休了,但他对周口店遗址的热爱却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据说,当时的吴献强是在安全保卫部,上午主管领导、科室主任及一众同事才为其开了欢送会,下午他便在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外的停车场光荣上岗。
而也因此,元奋才得以与这位传奇人物相识。
当然,这里所指的传奇并非只因这一件事而定义的。
众所周知,吴献强的身体很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呢?
“我四十多年没去过医院,平时连个小感冒都没得过。怎么样?!厉害吧?!哈哈哈......”吴献强爽朗的大笑道。
元奋听罢,满眼渴望的将目光投向吴献强,连忙追问道:“您这么一说,肯定有什么秘诀吧!嘿嘿嘿......”
“那可不!”说罢,吴献强连忙上前两步,用手掌半掩口鼻,神秘的说道:“元儿啊~!一般人我可不告诉的!咱们也算投缘,我就悄悄把这秘方透露给你!喏~!看到我那杯子了吗?”
元奋狐疑的望着不远处的巨石上,那已被茶渍浸成深棕色的塑料杯,干咽了口口水,询问道:“难道您指的是喝茶?”
“哎~”吴献强大手一挥,连连摇头道:“傻孩子!那可不是茶!是药~!”
“啊?!这......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您这一直喝药的话......”元奋欲言又止的说道。
“哈哈哈......你听说过鬼针草吗?”吴献强大笑了两声后,继续颇为神秘的询问道。
“这个.....这个真没有......不过这名字听上里的灵丹妙药似的。”元奋有些结结巴巴的答道。
见元奋一脸茫然,吴献强连忙解释道:“乍一听这名字你可能想不起来,但你一定见过。这鬼针草在咱们龙骨山以及附近的山头上有的是,就是那种个头不大带着刺儿的草,它可有清热解毒、散瘀消炎的作用呢!能治疗的病症可多了去了!而我这几十年一直坚持喝他,无形间也起到了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吴老师!要别人这么冷不丁一说我肯定不信,但您说的我绝对信!”元奋颇为认真的回复道。
“那肯定啊!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讲,我这也算是鬼针草的代言人了吧?!哈哈哈......”
“吴老师您说的没错!但话又说回来,当时的周口店遗址既然都已经震惊整个科学界了,它后面即使再精彩,恐怕也......”
还不等元奋把话说完,吴献强便接口道:“孩子~!更准确的说是仅凭周口店遗址出土的3颗牙齿就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你不妨再查查,在1929年的周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