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匈奴不缺铁(1/2)
李承志果真要让胡保宗还钱?
借口罢了。
他要的,只是一层具有官方名义的遮羞布。
有胡保宗出面,就算事后朝廷发现李家竟然有这么多甲,这么多马,李家也有辩驳的理由:为助泾州官府平定民乱。
还真不是胡乱找理由。
李承志一直都没忘,他与胡保宗第一次见面时,胡保宗是来干嘛的:奉刺史胡始昌之命,令士族门阀各起兵丁,解泾州之围!
如果朝廷还要追着不放,李承志将甲和马退回去一些也不是不行。
当然,花出去的四千斤彩铜,朝廷肯定要一分不少的还回来……
胡保宗的脑速没这么快,暂时没想到这么深,他只以为,李承志是被逼无奈,不得不考虑即将要面临的困境:缺粮少兵!
他也不得不佩服李承志的魄力:换做是他,要动用如此大的一笔财力,来做一件可能对宗族并不多大好处的事情,肯定是考虑考虑再考虑……
以李家的家底,这么多钱,不吃不喝也得累积十年,就这么被李承志一把给祸祸了?
“上万斤金啊?”胡保宗隐隐有些担心,“不知怀德公(李始贤)知悉后,能否释怀?”
“这不有朝廷兜底么?”李承志半开玩笑的说了一句。
还“能否释怀?”
看看李松知道自己真的能一天时间就锻出三十副札甲时的感慨就知道了:真是天佑李家啊……
他不但想将李家这三百多兵从头武装到尾,甚至连宋家那四百丁卒的主意也想打。
李承志没敢深问,但大致能猜的出来:从李其、李始贤因败获罪,被贬为庶民起,李家上下等这一天,怕是等了快十年了。
不然李松一介家臣,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敢天天念叨“李氏当兴”?
更何况,这钱就跟从天下掉下来的一样,李始贤有什么不能释怀的?
胡保宗想破脑破也想不到,李承志的胆大包天,敢把昭玄寺的佛像全给熔了。
听李承志说让朝廷兜底,他还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放心,史君不是昏庸之人,自然不会亏待你家……”
“但愿吧!”李承志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声,又问道,“即已说定,那你就好好想一想,这粮食、马匹、铁料,都应该去哪里换,我也好早些让李松予你备车,备人……就是不知伤能不能挺的住?”
“其实我已大好,便是骑马也无妨碍……”说了半句,胡保宗又顿了顿,“算了,还是备车吧,就去高平镇,左右也无多远……”
李承志暗松一口气。
李松果然没料错,胡保宗选的还真是高平镇。
只因离泾州最近……
现在的高平镇,便是后世的宁原固原,离泾州才两百里。
也是十多年后,导致北魏由盛转衰的六镇起义中的一镇。
副镇将叫陆恭,出自鲜卑八大贵族的步六孤,娶的是武始候胡国珍的嫡妹,也就是胡保宗的族姨。
他虽是副职,但主将阎提只出自鲜卑小部落,所以对他甚是笼络,二人早已沆瀣一气。
至于这二人敢不敢卖这么多的铁与马给胡保宗?
李承志表示呵呵呵……
别说才是价值上万斤铜的马与铁料,你拉十万斤铜去试试?
大魏边镇早已糜烂至极,就没有他们不敢贩运的东西,而且做生意的对象还是这些边镇需要防范的死敌:匈奴,也就是柔然人。
而这些边镇将领这般胆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元魏朝廷的锅:大魏立国至今一百二十余年,前一百年,从上到下的官员竟然是没有俸禄?
谁敢信?
李松告诉他,刚开始的时候是抢,抢敌人的,也抢老百姓的。
后来不让抢了,那就只能贪,可着劲的压榨。与之相比,这些自行组织商队和柔然、和南朝通商的,简直是清官中的清官。
直到先皇,也就是孝文帝上位,鲜卑实行汉化改革,开始给官员发放俸禄后,这种与资敌没什么区别的商业活动才消停了一些。
但等当今天子继位,和南朝打了几次败仗,特别是几乎耗尽元魏数代积累的钟离之战后,朝廷又拿不出钱来了。
地方还可以凑和,大不了把税收的重一点,让各级官府截留一些,但边镇军队就没办法了,至多也就是供以米粮,勉强做到不让士卒饿肚子造反的样子。
若是镇将统兵官稍稍贪一些,下层军士别说生活,连温饱都维持不了。
这便是六镇起义的由来。
像阎提、陆恭这种恢复旧习,组织兵士贩运紧俏物资以充军费,同时也为了个人敛财的镇将,已算得上清明廉洁了。
而他们一般向北贩运的,都是柔然人急缺的粮食、绢帛、麻布,陶器等物,然后从柔然人那里换来铁料,马匹、牛羊等。
若是再将铁料运送到南朝,至少也有二三十倍之利。
大魏的铁器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北方边镇从匈奴那里换来的铁料太多的缘故。
当时的李承志听到“铁料运到南朝”这一句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笑话。
中原汉家王朝,用来打造兵器、农具的铁料,有很大一部分竟然是游牧民族炼造的?
他都觉的自己是不是穿错了时空……
直到李松又讲起,为柔然人开铁矿、锻铁器的阿史那部,就是太武帝攻占陇西,从泾州逃出去的羌胡时,李承志才猛然想了起来:
灭了柔然人,逼着李世民立下渭水之盟的突厥,这个时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