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少林寺(1/2)
走了十余日,朱标这一行大队人马终于到了登封的地界。
此刻的朱标,亦是一脸疲惫和麻木之色。
太痛苦了!
终归来说,朱标并非一直在军营之中,这十多天来,一直不断的行进,可把他累的够呛。
他还是好的,这累了还有马可以骑,这一些士卒都靠两条腿走的……
张温此刻看着朱标,心中隐隐有几分佩服之意。
按照他的设想,朱标顶多能坚持三天就不错了,至多五六天,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朱标居然撑下来了。
虽然说脸色不太好。
可是历经这长途跋涉,军伍之中,有哪个脸色好看的。
瞿能此刻的状态并不比朱标好到哪里去。
朱标此刻则是慨叹,难怪古代兵书中常说“以逸待劳”,要避免“劳师以远”。
的确,长久的行军,对于军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消耗。
这种状态下的军伍,战力下滑的的确厉害。
想到这里,朱标更加坚定了办养殖场,从全国搜罗各种养殖奇才的理念。
短时间内,改变行军方式,估计不太现实。
那也就意味着朱标只能从其他方面改善了。
这吃,就是一个最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肉食,则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此番朱标出行好太多。
毕竟时间没有战时那般紧迫,这沿途上,遇到一些好山好水,也能一饱口福。
不过,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
归根结底,规模化养殖才是出路。
除此以外,军中未必不可养猪。这是朱标最近突然想起来的一件事。
在后世,军队的炊事班在驻地养猪,就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
猪,这种生物,可谓是一身宝。
从头到尾,就没有可以浪费的地方。
而且,军队之中,有什么厨余垃圾,也是再正常不过,若是扔了,着实可惜。
可喂猪,就再好不过。
在后世的军中,更有一句话,一头老母猪,能顶半个指导员。
回头这条就可以落实。
而此刻,朱标在李进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登封县衙。
此时的登封县令看着朱标他们,都有些睁不开眼睛。
虽说李进早已经告诉他,此番来的乃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可登封县令始终不敢相信,自己这小地方,居然能让太子殿下屈尊降贵,来到这里。
由此,对李进也更加重视。
能被太子殿下看重,这李进,如今虽说职衔比自己低,可未来一定是前途无量。
这般人物,自己该好好交好才是。
进了县衙,听李进大致将情况讲解了一通,朱标微微一笑,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道:“换身衣服,诸位明日随我去少林寺登山拜佛。”
朱标想的透彻,先礼后兵。
这少林寺上下若是不听自己的,到时候,可别怪自己发狠了!
夜晚,朱标看着李进整理出来的卷宗,心中满意。
登封县内如今是什么情形,都在这些卷宗之中。
自己若是能将少林寺这颗毒瘤消解,未来李进在此,想来必定会大有作为。
实际上沿途走来,朱标就已经发现,首届恩科大试,效果已经初现。
高中的士子到了地方之后,对于当地的变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民风民俗开始纠正,一些士子开始想方设法将朝廷的法令宣传到百姓之中。
有的在地方上,主持教育工作,担任教喻,令孩童入学,开启民智,也为将来的恩科大试筹谋准备。
有的则为县丞主簿,着手当地的民生,虽说朝廷已经开始将重心放在这上面,可难免有所滞后。
而到任的这些士子,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开始全盘部署开荒,凿渠引水,追肥等等事宜。
还有的,则是对境内的盗匪,进行严厉打击,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伴随着这些年轻士子深入基层,可以说让如今的大明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之事。
一些士子,起初到地方上也是雄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业。
可结果,在地方豪强和乡绅金钱、美色等等诱惑之下,沦陷了。
还有的,则是被地方豪强设计坑害,被抓到了把柄,最后只能选择了同流合污。
这些虽说发现的都只是个例,但仍令朱标感到痛心不已。
毕竟这些士子上任才几个月不到,就彻底倒戈了!
唯一令朱标欣慰的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好的。
不然朱标就要怀疑,自己牵头规划的大明首届恩科大试是不是失败了!
当然,现在也不能说成功,还得往后看效果。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朱标一行人就启程,来到了嵩山脚下,开始登山。
此刻虽然已经临近寒冬,可山上松柏仍旧翠绿,唯有时不时的一阵寒风吹过,驱散着绵绵不绝的睡意。
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山组成,总共有七十二峰。东临开封,西邻洛阳,而少林寺,就在这太室山和少室山中间。
朱标拾阶而上,望着身旁层层袅绕的雾气,不禁心神摇曳,此等美景,确是美不胜收。
隐约之间,又听见山上传来钟响,钟声袅袅,回声不绝。
朱标心神也是一震,加快了步伐。
等看到了面前的一座庄严古刹,此时太阳已经高高立在了空中,山中的雾气也渐渐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