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被掏空的感觉爽不(1/2)
‘生产资料’这个词显然超出了裴旻的理解范围,好在,李冉换了个更通俗易懂的说法。
釜底抽薪!
“长安城在籍的佃农是七万人,再加上各大地主、大商贾瞒报的人数,大概有十二万,搞走一半以上,就能瘫痪他们的日常运作。”
数据来自府衙的户籍册子,拿到户政主事官位置后,李冉可以直接查看每一个大地主和商贾的底牌。
卡着对方心里底线上要地,不费吹灰之力,三万亩良田到手……名义上是租借出来开发土豆和杂交水稻,但李冉并不打算还回去。
同时每亩地配备一名佃农照料,三万佃农的名册同时到账。
修官道工程也提上日程,按协议需征召两万民夫,大商贾们终于有了一丝感觉,手下人好像不够使唤了。
当然,这些佃农属于投资范畴,收益肉眼可见,忍着呗。
而修筑陵寝需要大量匠人,李冉开出的工钱非常诱人,商贾们哪会放弃这种赚钱机会,硬是又挤出了两万佃农冒充匠人应聘,李冉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全盘笑纳。
三管齐下,这些大地主、大商贾们手下的佃农瞬间被掏空了大半,剩下的还都是些老弱病残。
套路非常成功,是时候收网了。
程记商号在长安城坊市街上盘下了两间店面,卖起了瓷器。
大商贾们早就收到了风声,却不以为然……长安城大大小小的烧窑几十座,生产出来的陶瓷器远销大唐各个州府,在这里,瓷器就是白菜价。
然而看到这两间店面门口大排长龙时,商贾们不对劲了。
什么情况?莫非程记商铺卖的瓷器要香一些?
悄悄打探情报后,居然是真的!
那瓷器,细腻光泽,又比市面上的普通瓷器结实一倍,物美价廉。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瓷器上的纹路,简直巧夺天工,比时下最负盛名的三彩色还更胜一筹。
产品本身有竞争力就罢了,这程记商号还搞什么开业大酬宾,每买一个瓷器,附送一两白糖,这还让别的店铺怎么玩?
商贾们顿时不干了,纷纷找李冉要说法。
“协议上,只说土豆、神仙稻的经营权交给你们,又没说其他产品不是?”
李冉只一句话就堵住了他们的嘴,论文字游戏,他不是针对谁。
事实上,他还在骊山中喂蚊子时便借由物流站点从‘庐陵’运送了一大批物资到‘长安’,这布局之远,长安城的商贾们拍马都想不到。
所以这群人只能干瞪眼,愤愤不平的没趣走人。
好在只是陶瓷器一种商品,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下次谈合作时长个心眼便是。
然而随着程记商号店面中的货物越来越多时,商贾们又坐不住了。
依旧是卖陶瓷器送赠品,只是这些赠品的种类也未免太丰富了不是?什么木材、布匹、工具,附送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陶瓷器本身!
除了协议中约定的土豆、神仙稻、蜂窝煤不送外,其余日用品应有竟有,还可以自由挑选。
长安城的百姓又不是傻子,买谁家的东西不是买,日用品消耗量本来就大,还能顺带赚个不错的陶瓷器回去,怎么看都划得来。
一时间,程记商号的店面成了整个坊市最热闹的地段,百姓们蜂拥而至,从开市到日落,就没一刻歇着。
商贾们气得牙痒痒的却无可奈何,他们查遍了进出长安的运输队伍,愣是没有找到程记商号那堆积如山的货物是从哪里来的,本能怀疑城里有内鬼,人心惶惶相互猜忌。
当然,应对的法子也不是没有。
城里的陶瓷器生产量是一定的,这些天卖了如此多,程记商号的存货怎么也该清空了,没了货源,看他们如何搞送赠品那一套。
他们甚至已经开始讨论,如何逼着李冉修改协议,让程记商号卖的所有东西,都得经过长安城的商贾批准才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嘛……他们算计李冉,李冉何尝不是在算计他们。
程记商号在城中宣布,将在骊山脚下建设一座超大型烧窑厂,雇佣两万民工,待遇从优!
商贾们顿时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走投无路之举。
且不说这座烧窑厂要面临几十个同行的竞争,单说这两万民工,从哪儿来?
他们这次学乖了,才不会再把手里的佃农和伙计放出去。
然而就在他们等着看笑话时,官府一条公告贴在了衙门口,一时间激起千层浪。
“户政司清理流民,凡无籍贯者,皆流放。”
简单来说,把城中没有落籍的黑户都找出来……明明年初才搞过一次户籍清理,这才几个月,为何又要大动干戈?
百姓们议论纷纷,等待官老爷上门登记,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三班衙役根本就没有挨家挨户的敲门,而是直奔城中大地主、大商贾的豪宅。
只半天功夫不到,便找到了大量没有落籍的黑户!
结果在意料范围之内,按大唐律例,一个男丁就意味着交一份税,还有服兵役和徭役,哪怕佃农和商队伙计也一样。
所以大地主和商贾们为了节约成本,必然隐瞒上报麾下男丁的数据,一查一个准。
以前长安的主事官们收到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现在掌权的,是太平公主……她很好说话?当然不是!
再说了,姑姑帮侄儿一个小忙,多正常。
按大唐律例,包庇黑户的,按数量罚款,特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