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创世中心(1/2)
在南美洲中部的土地上,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国家——玻利维亚。这个曾经也算是强大的文明古国,是印第安人的故乡。
尽管数次被殖民,但该国的国民们仍旧是以印第安人人口最多,人们说的语言也是以盖丘亚语与艾玛拉语为主。这样一个顽强的民族与国家,也曾有过十分耀眼的文明痕迹。
有一个叫蒂亚瓦纳科的古老城市,这个城市的附近有一大群古代建筑遗址,建于高台之上的,就是闻名世界的蒂亚瓦纳科文化遗址。
“蒂亚瓦纳科”在古印第安语中有着“创世中心”的意思,由名字就可看出,这座城究竟有多么重要。
这个谜一般的城市位于的的喀喀湖东南21公里、海拔4000米的层峦叠嶂的高原上,离任何地方都很远。
从库兹科出发,要乘上几天的火车和船才能到达这个城市。这个高原上的景象,看起来不像是地球上的,倒像是别的星球上的。
这里的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中氧含量也挺少。体力劳动对于任何一个非本地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
但是,恰恰在这样的高原上,曾经有一个大城市。
4000米的海拔让赵继统感到有点头疼了,但他们还是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土坡之上。
这里可以说是蒂瓦纳科古城的制高点,远处的小镇,近处的古城废墟尽收眼底。
蒂瓦纳科文明大约始于公元前200年,约在公元1000年,蒂瓦纳科人和蒂瓦纳科文明就那么突然的从地球上消失了。
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没有后代传承,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以追踪他们去了哪里?至今还是个谜。
老赵在土坡上转了一圈,整个坡顶几乎是平的。在坡顶中部有一个用石块围成的规整的池子,虽然池边的石块大小不一,但却都被打磨得横平竖直棱角分明十分规整。
而且有些部分是用红泥土涂抹起来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坡顶的一角等距离竖立着几块巨大的石块,这几块巨石同样被雕凿的棱角分明线条平直,虽然巨石有些部位已经风化残破,但还是能看出曾经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
除了这几块竖立着的巨石外,坡顶上还有几块躺着的和半埋在红土下的大石块,不仅有青石块,而且还有红石块,它们的形状和雕凿的工艺水平实在令人惊讶。
从土坡的东侧走下来,在坡底老赵看到两层未完工的修复工程。有的地方是石墙,有的地方是土墙。给人的感觉是很不协调。
从下往上看整个土坡,怎么也不能与头脑中曾经看到过的中美洲金字塔的形像联系起来。
离开阿卡帕纳金字塔,赵继统来到一个叫做“半地下神庙”(e
a
ea
temple)的建筑旁。
眼前的奇特景象令他惊讶不已!
只见地面下有一个长28米,宽26米,深约2米的方形平底大坑,坑的四壁都是用大大小小打磨得见棱见角十分规整的石块建造的。
其中有48个红色砂岩大石柱,整个四壁相当平整。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四壁上镶嵌着175个石雕人头,看着感到十分诡异。
据说这些人头相貌各异没有重样的。不过他们很多都被严重风化侵蚀,已经完全看不出模样了。
据推测这个平底大坑是蒂瓦纳科人供奉神明的神庙,有人猜测这些人头可能是被俘获的其他部落首领的头,被用来祭祀神明。
在坑的中央竖立着三个长短不一的红色砂岩石柱.石柱同样风化的很厉害,柱体上的雕刻已模糊不清,只有最高的石柱上雕刻的人像和一条蛇依稀可辨。
有考古学经验的队员认为这石柱上雕刻的是蒂瓦纳科人的神明。紧挨在“半地下神庙”的旁边有一道高大的石墙,正中有一个用巨石建造的方方正正的石门。
建造门框门楣和门框两侧的巨石被打磨的是那么光滑精细,垒在一起严丝合缝,令人叹为观止。
这石门和高墙是另一座神庙,叫做“卡拉萨塞亚”(tesasaya)。
赵继统围绕着石墙慢慢地饶了半圈,仔细观察这一精美的建筑。
令他有些不解的是,虽然建造这道石墙的石块形状都是四四方方的非常规矩平整,但是石块的尺寸却是大大小小千差万别,而且石块的颜色也不尽相同,看起来是用不同的岩石打造的。
除此以外,在墙体中间间隔不等的竖立着许多高矮参差不齐的巨大石柱,高的超出墙头许多,矮的却还不及墙头。
这些石柱形状各异表面粗糙,好像是根本就没有打磨过。
在石墙的上端还间隔排列着一排插入墙体的u形泄水槽,泄水槽的形状和大小倒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几乎是一模一样,可是它们为什么会被安插的那么高呢?
说起来蒂瓦纳科遗址近几十年来逐步得到修复,但修复工程受到不少质疑。据说当年这座神庙被发现时只有那些高大的石柱,并没有石墙。所以他们现在看到的是否是当年神庙的原始模样就很难说了。
绕过卡拉萨萨雅神庙的围墙来到神庙的另一端,从这边走进了围墙。没想到这墙里面是一个四面被石墙围着的长128米,宽118米的大广场。
有人说这里是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场所,不过也有队员猜测这是一个天象观测场。
拐到广场的西北角,一座石门竖立在老赵的眼前。终于看到了它了!
蒂瓦纳科古城的标志物--大名鼎鼎的“太阳门”(gateofthesu
)!
他们快步走到太阳门的近前,仔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