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众说纷纭2(1/2)
2.海穴说。有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经历过千百万年之久,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地壳上形成了一些陷坑或空穴,到近代,此处地壳运动仍然频繁,大安的列斯群岛常发生地震。
当发生地震时,这种空穴的顶部可能会坍塌,凹下去,就像海底"张开大口"似的。海水就急剧地涌入张开的大口里。
如果船舰有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就随之被吞没。因此,在海面上不会留下船舰的残片、油渍、船员尸体及其他任何痕迹,任何东西也逃脱不了被卷入海底大口深渊的厄运。
但不少学者对上述推测持怀疑态度。因为据地震站网的观测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的地壳没有发生过"张开大口"或足可以使海面船舰被吞没的剧烈活动。
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科学家曾联合考察过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洋流结构,获得了许多过去科学家们不知道的新鲜资料,但并没有发现海底"张开大口"如此惊人的现象。
3.水桥说。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新奇的看法: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虽然相距很远,但两者之间却有一条海下"水桥"。
这一看法始自一次偶然发现。有一次,来自东太平洋圣大杜岛的一位友人,告诉瑞典学者斯文·阿隆森一个奇怪的消息:在圣大杜岛的沿海有时看到一些不明来历的破船残片。
岛上所有的居民都感到十分惊奇:当地海域并没有发生沉船事件,为什么会突然从海水里涌出这些破船残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居民都觉得神秘莫测。
阿隆森对这个奇怪的消息颇重视,经他再三调查和核实,证明了圣大杜岛沿海突然浮涌上来的破船残片,正是过去在百慕大三角海区已经神秘消失的船舰遗体。
阿隆森兴致勃勃地对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之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广泛地收集了大量资料,并详细考察了百慕大群岛和圣大杜岛之间的海底地质结构和复杂的水文气象情况,从而提出了独特而新奇的见解:在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天然的海下"水桥"。
"水桥"的磁场强度极大,迥异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从而有时形成一股威力无比的吸引力,倘若船舰偶然遇到这种奇异的吸引力,船舰上的导航罗盘等仪器就会失灵,从而导致船舰失事沉没。
海下"水桥"好像一条输油管一样,沉船沿着"水桥"从这头流到那头,即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流到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
阿隆森把他这一独特的见解报告给了美国哈里斯堡地质研究所,该所的乔纳森·史密斯教授肯定了这一发现的重大价值和可靠性,认为阿隆森的独特见解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究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可信的途径。
阿隆森的新奇发现和独特见解,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注意和议论。
为了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漫长的海下"水桥",阿隆森进行了试验。
他先是精确地测定了地球的磁场,然后再在一个小型水池里进行水流跟踪磁场的试验。
他用一部电子计算机和5万公升鲜红的水,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表演了他的试验。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认为,阿隆森的试验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很有参考和启迪作用,因为阿隆森的试验首次证明了:在百慕大三角海区神秘消失了的船舰残骸,很可能是沿着海下"水桥",穿过美洲大陆,来到东南太平洋的洋底,又在圣大杜岛海面浮现出来。
许多学者对阿隆森的新奇发现和独特见解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甚至认为上述种种假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神话"。
他们反问道:真的存在有一条能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能穿过美洲大陆的海下"水桥"吗,海下"水桥"真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吗,这是目前无法证实的大谜,只能是一种假说或猜测而已。
4.次声说。有些科学家认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区"的"魔鬼"是一种强烈的次声波,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这是造成飞机和轮船毁灭、乘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地球物理学家b.b.舒列金就发现了由海浪产生的次声波。
后来许多科学家还发现:火山爆发、地震、激光、打雷、飞机飞行、风暴等等,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在酝酿着暴风雨的地区,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会发出次声波震荡。这种震荡是在空气流受到浪峰的拍击时产生的,它们在空气中以高达330米/秒的速度传播,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更快,达到1650米/秒。
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一种声音,但它们的破坏力却大得令人惊奇。
当次声波的振荡频率为6赫左右时,能使人产生疲劳感,随后又从焦躁不安发展为本能的恐惧。当频率为7赫时,能使心脏和神经系统陷入瘫痪状态。强烈的次声波能使人由痛苦到死亡,能使船体破裂、飞机解体。
1970年,一架美国飞机飞越百慕大三角区,竞从荧光屏上消失了10分钟,飞机着陆后,所有机上钟表都比地面上慢了10分钟。
1976年2月,一位探险家和他的四个伙伴,乘一架水上飞机进入百慕大三角区探险,在那里逗留了数天,有一天晚上,吃晚饭时,他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吃饭使用的叉子突然弯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