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遗迹(1/2)
赵继统作为领队,自然是和法师和巫师两位副领队在营地里休息,而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则在猎魔者和低级法师的保护下探索整个遗迹。
法师副领队的名字叫做蒂芬·休斯顿(o
),学习的是考古专业,本身也是一位火系法师。
巫师副领队叫做大卫·芬德尔(davidf
eidel),本身也是一位玛雅文化的狂热爱好者,看来老梅林他们选人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在三人的闲聊中,芬德尔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52个水晶头骨的原因,在玛雅人的观念中,死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不过是新旅程的开始。
在以千万年为单位的无尽循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玛雅人认识到生与死如同朝露短暂。每隔52年,新的轮回开始,所有的建筑将被覆盖、重新建造,强烈的沧桑感是玛雅世界观的精髓。
他们的文化在短暂辉煌之后湮没在中美洲的丛林之中···经过两天的勘察,队员们在皇家宫殿旁边发现了一座墓葬,他们相信这里可能安葬着这个古代城邦国家的第一位君主,就位于金字塔和墓葬的后面队员们终于挖开几个世纪来的尘土,发现了一座神庙建筑的轮廓。
庙的一侧墙壁使用一些5英尺(约合1.5米)高的灰泥面具做装饰,展示了太阳神的面目,并且随着一天中天色的变化,太阳神的面目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一种一个面具很像是鲨鱼,休斯顿认为这似乎是验证了一种传说,认为太阳是从东方的加勒比海中升起来的。
中午的太阳则是用一种古代生物的形象来表示的,它面目狰狞,吸食血液;而最后的几幅象征傍晚的面具则像是当地的美洲豹的形象,仿佛它们从傍晚的丛林中苏醒过来。
在玛雅文化中,太阳是和新生事物紧密相联的,太阳神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在皇家陵寝旁边的神庙墙壁上出现太阳的形象,说明这个被安葬在此的人应该就是城邦国家的创始人。
芬德尔说:“休斯顿的猜测可能是正确的,这座建筑可能是修建用以敬献给太阳,进而敬献给王国的统治者的。而那座金字塔,也必将加深我们对于早期经典玛雅文化以及他们的宗教仪式的理解。”
玛雅人似乎将这座神庙建筑当成了某种有生命的物体,在一代代人们的繁衍历史中,这座神庙的顶部被不断添加着新的“楼层”。
这一点有很多表现,比方说在年代更加古老因而埋藏较深的外墙装饰层面上,那些面具的鼻子和嘴巴都被系统地破坏掉了。
对此,休斯顿对赵继统解释说:“这一点在玛雅文化中其实相当常见。很难找到一位玛雅时代的君主遗体,他们的眼睛或鼻子没有被砍掉挖掉的。不过其实也不能用砍掉或破坏掉这样的字眼,事实上更合适的说法是‘关闭’或者‘去功能化’。”
他说:“这就像是他们‘关掉’了墙壁上的面具,以便能让它在新的一层中‘重生’。这并非一种不敬的行为,相反,这是一种极度的崇敬方式。”
芬德尔说:“他们是三维立体的。面具的脸部突出于墙面。这并不常见,因为如果突出太多,突出部就容易剥落下来。随着一天中光照的变化,这些脸部的呈现将是非常美妙的。”
休斯顿还提到了这些面具的颜色——绯红色。他认为这种颜色同样与众不同。
他说:“有了这样亮眼的红色调,在日出和日落时分看上去将有一种特别的标示意义。”
显眼的红色,并且放置高处。休斯顿认为这座神庙的设计用意显然是“用于观察和被观察”。
这曾经是一座在数英里外就能看到的血红色标志性建筑物,这样一座高塔在远远的地方就可以被看到,外来人可以表示出自己的态度究竟是友好的还是并不友好的。
蓝宝石般明净的天空下,一座血色的金字塔拔地而起刺破林莽的密网,在绚烂的热带阳光下峻拔挺立,熠熠生辉。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座神塔斜度达70度的惊人设计,其外形有如欧洲的哥特式教学般奇峭,因而有队员戏称为“丛林大教堂”。
就是沿着这些陡峻得令人晕眩的石阶,玛雅祭司--通常也是玛雅王,一步步进入那金字塔顶端装饰着高耸“顶冠”的神庙,仿佛升入天际,在那儿,他们与众神沟通,获得超越世俗的力量;也是在那儿,他们观测星象,制订历法,成为千千万万玛雅人心目中的世间之神,就是在那儿,神与王合二为一了。
经过一天的搜索,最高的神庙没有任何关于水晶头骨的线索,老赵等三人决定收队,明天再去探索最大的金字塔。
这座被遗弃的古城建有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包括“皇宫”、“月神宫”、“勇士庙”、“虎庙”及庞大的金字塔。
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塔底呈正方形,高30米,塔身分9层,每层有91级宽阔的石阶。
四周台阶总和为364级,若把塔顶神庙算一级,共365级,代表一年的天数。神庙高6米,呈正方形。
金字塔正面的底部雕刻着羽蛇头,高1.43米、长1.87米、宽1.07米。
每逢春分和秋分的下午三点钟,西边的太阳把边墙的棱角光影投射在北石阶的边墙上,整个塔身,从上到下,直到蛇头,起起伏伏,犹如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爬行。这个金字塔是为适应宗教和农业的需要,经过精密设计和计算建造的。
神庙内部可以看到断垣残壁上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