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盛世大明》

小小书屋网(77shuw.cc)

首页 >> 盛世大明 () >> 第107章臣等不敢阿谀顺旨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shuw.com/203560/

第107章臣等不敢阿谀顺旨(1/2)

朱厚眼见群臣也议论的差不多了,于是出言道:“朕受祖宗鸿业,为天下君长!”

“父兴献帝,独生朕一人。既不得承绪,又不得徽称。”

“朕于罔极之恩,何由得安始终。”

“朕继入大统,虽未敢顾私恩!”

“然至亲莫如父母!”

“父母生育之恩,时不能忘!”

“张孚敬所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朕心甚慰!”

“卿等宜体朕意,议定兴献帝之庙号,以全朕之孝道!”

果然,这个小王八蛋急不可耐地出手了!

杨廷和闻言心中悲愤莫名,为了宗法礼制之议,毛澄被贬去了应天,乔宇也被贬去了应天,还有金献民等朝堂重臣!

即便这样,在圣天子的强硬态度下,其生父朱祐杬仍然被追封为“兴献帝”,完全违背了宗法礼制!

但陛下仍然不满足!

如今更是仅凭张孚敬的一封奏折,便要给其生父追尊庙号,动摇法统的根本,他杨廷和绝不答应!

“陛下,舜禹有天下,而天子之号,不以加诸瞽瞍与鲧!”

“舜禹岂不孝于其父母者?”

“盖天下万世之公议,诚不可以一人之私情废也!”

杨廷和这话说的可是有些直白了!

简直就是在啪啪打朱厚的脸啊!!

舜,史称虞舜,又称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是上古五帝之一,与帝尧并称的圣明君主!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帝舜!

禹,史称夏禹,姒姓,名文命,因治理滔天洪水而广受世人传颂,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可是天下皆知!

而瞽瞍是帝舜之父,地道的农民,鲧是夏禹之父,有崇部落的首领。

杨廷和此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帝舜和夏禹都是上古圣君,人家成为天子后都未曾提议为他们之父追加什么封号庙号,难道他们就不孝顺吗?

你这么牛逼能够与帝舜和夏禹相比吗?

几句话将朱厚噎的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杨廷和戏谑地望着朱厚一脸窘迫,嘲讽的目光很清楚地表达了一个态度:庙号之事想都不要想!

群臣见圣天子哑口无言,杨廷和取得巨大成效,也不再沉默,纷纷出言劝谏道:“杨大人所言极是!”

“臣等岂不欲仰体圣意,实以为人后者为之子!”

殷子昂颤巍巍地站了出来,声音洪亮地直谏道:“盖天下万世之公议,诚不可以一人之私情废也!”

“宋英宗欲追崇所生濮王,亦竟以众论不合而止,丢尽天子颜面,平白惹人耻笑!”

“皇上方将上法舜禹,顾可使所行反出英宗下耶?”

“此国家典礼,关系至重,臣等实不敢阿谀顺旨!”

论起直谏敢言,这些朝堂重臣在殷子昂面前都是渣渣。

殷子昂这话说的更加不客气,将朱厚与当年的宋英宗赵曙相比,妄图给赵允让追崇封号,被群臣喷了个狗血淋头!

他此话已经将今日之事比作当年赵曙之事,将其定义为一个笑话!

当年赵曙在坐稳了皇帝宝座后,自然不愿意天天上朝之时,让自己的生父濮王赵允让向自己下跪行礼!

虽然臣跪君,天经地义!

但是父跪子,天打雷劈!

汉高祖刘邦也曾面临这样的囧境,于是他聪明地创造发明了“太上皇”的尊称,将生父老刘头加封为史上第一个太上皇,避免了亲爹给自己下跪行礼的囧境!

但赵曙不行啊!

他名义上的爹是已崩的宋仁宗赵祯,不是他生父赵允让!

于是他妄图给赵允让加上一个类似于“太上皇”的尊称,让其不用面见自己时下跪行礼。

但他远远低估了朝臣的凶猛,仁宗一朝遗留下的无数猛人谁乐意他这样干!

直接喷得赵曙躲在后宫不敢上朝,此事彻底也沦为一个笑话,最终不了了之!

殷子昂此话一出,彻底引发了满朝文武心中的不满,纷纷争相出言上奏,一时间威严无比的朝堂宛如菜市场般喧哗热闹。

朱厚眼见局势不对,这些老东西大有一副喷得他不敢开口的架势,于是急忙向一直不作声的夏言、顾鼎臣等人使了个颜色。

老子把你们扶持上位,不是让你们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

咋滴,这个时候想明哲保身了啊?

夏言自然领会到了圣天子的用意,眼见凶猛的群臣,他心中虽然忐忑不安,但他更怕会失了陛下的圣眷!

于是夏言一摆官袍,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

他夏公谨今日要“舌战群儒”!

群臣见夏言不疾不徐地站了出来,不由为之一静。

他们也想听听这个素有辩才的“幸近之臣”讲得出什么鬼话!

如果说论喷人的话,谢迁一方就只有老御史殷子昂能够发挥点战力,而朱厚一方就是喷遍朝野的夏喷子了,朱厚也略有兴致地看着夏言,期待其开始表演。

见群臣以及圣天子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夏言微微一笑,摸着胡须出言道:“皇上龙飞潜藩,入登宝位,乃天命所归!”

“既未尝为孝宗之所子,又未尝为武宗之储贰,而乃称兴献皇为叔父,礼典名义何所据也?”

夏言一开口便抓住了要害,圣天子既非孝宗之子,又不是孝宗培养的储君备胎,杨廷和等人坚持的宗法礼制缘自何处?

杨廷和闻言勃

状态提示: 第107章臣等不敢阿谀顺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