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夜谈(1/2)
赵维的一番胡言,不得不让忽必烈对史权的这份密报重视起来。
两相印证,南方诸州的民情也许真如赵维所言,颇为严峻。
但,也只是严峻罢了,还不能让忽必烈把民情与放杀文天祥联系起来。
且不说赵维的那些话是真是假,光是一个阿里海牙贪墨又能如何?如果民情四起真是因为这点小事儿,那忽必烈反倒好办了
他甚至都不用官办阿里海牙,当下提笔急书,给阿里海牙写了一封私信!大概意思就是:朕打江山要靠你们这些家臣鞍前马后,坐江山却还要依靠你们来维系山河,真是辛苦你们了
朕知道尔等于湖广不容易,可多少也要为朕着想一二,如今江南废弛,湖广无望,还望海牙知朕之苦,为朕分忧把私藏的家奴农户,给朕交出来!否则砍你狗头!
没错!!
忽必烈连掩饰都不带掩饰的,直接骂,直接要人!因为跟他就不用客气!
阿里海牙那是从忽必烈的贴身侍卫做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正经的家臣私将,你跟他客气了,他反倒不自在。
直白几句,更显亲近。
至此,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忽必烈没有大惊小怪,更无彻查之心。
只不过,心中却是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南方民情到底如何的种子。日后这颗怀疑的种子能否发芽生根,却是要看赵维如何灌溉了。
此事放下,忽必烈依旧通传留梦炎、王积翁等人觐见,却是少了和赵维出游的赵与芮。依旧商讨文天祥去留的问题。
————————
看似赵维忙活了好几天,没见什么成效。
而事实上,能到这一步,让忽必烈写信骂阿里海牙,对于赵维来说,已经是意外收获了。
他知道,这些话必会传到忽必烈耳中,但也只是传过去罢了。想彻底改变忽必烈对南方的判断,却是还要另下工夫。
“接下来,就要看先生的了”
入夜,赵维与叠山先生对坐书房,评茶论事,“阿丹来传元帝心意,不知先生,有意就任何处?”
叠山先生,旧依一副慈祥稳重的样子,“元帝让老夫自己属意,其实选择并不多。即要能帮上殿下,又要合情合理,也就翰林学士尚可。”
“嗯”赵维听完有些失望,“要是先生能入刑部就好了”
文天祥关押于刑部大牢,要是谢叠山可入刑部,会方便许多。
叠山先生一听,“殿下又心急了其实入翰林院比之刑部对殿下来说更有用处。”
“哦?”赵维不解,“还请先生指点。”
“那殿下说说如今的翰林承旨是何人啊?”
翰林承旨,全称叫翰林院学士承旨,乃是翰林六学士之首。职位等同于唐宋时期的集贤殿大学士,说白了,就是内相,皇帝的私人秘书,掌管机要秘政和拟制圣旨。
而当下的翰林承旨,正是留梦炎。
赵维一下就反应过来,“先生是说”
“没错。”叠山先生温和一笑,“翰林院,六位学士,无遇特例不会增减,老夫若入翰林,那六人之中,就必有一人要调出翰林。”
“而以老夫的资质和名声入翰林,就算不马上受封承旨,留梦炎的位子也做不稳了”
“而当下阿合马、伯颜等人的左右丞相地位稳固,留梦炎出翰林也不可为相,唯一的去处就是下到有战事的行省之中,任一职王相或枢密。只要他不在京中那还有谁反对文履善出家呢?”
“”
赵维都听傻了!!谁特么再说叠山先生只会背书不通政谋,他跟谁急!!
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个茬呢?
这里面的门道,很简单,却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赵维忽略了元朝的行政分布是和宋朝完全不同的。
首先,元朝以行省代替了宋朝的各“路”,行政职权上,也由原本的每路设帅、漕、宪、仓各司分管兵、运、法、粮四务,改成了行省下辖“行中书省”内设平章事、参知政事、中书舍人,与国都的中书省官职统一。
所以,在元朝经常会出现两个平章事,两个参政的情况,只不过一个是国相,也就是皇帝身边的平章事,另一个则称王相,是行中书省平章事。
按理来说,王相只是行省主官,自然无法与国相相比,留梦炎好好的内相当着,如果下放行省,算是降级。忽必烈自然不会慢待于他。
可是有一种情况可为例外!那就是战时的行省王相!
因为元制有规定,各行省和平时期只设行中书省,主管行省政务,军务则有各万户府统调战时则增设“行枢密院”,军权由万户府移交行枢密
说白了,一但有战争,只有政权的行省,立马进入军政合一的战时状态。可以不通过中央直接调拨军队。
这权利就大了去了。像是湖广行省的阿里海牙,四川行省的李德辉,包括下放到江南行省的国相阿合马。
表面上是行省王相,不如中央的京官。可实际上权力极大,地位由在京官之上。如果把留梦炎调配到一个战时行省出任王相,相当于升官,自然没有问题。
赵维由衷一叹,“还是先生高明啊”
只要能挤走留梦炎,那文天祥的事儿起码成功了一半儿!
叠山先生闻言却道:“也不能全依老夫这一处,殿下那边该怎么继续,还要怎么继续。若能从根本上让元帝认识到南方民情之苦,不但对文履善是好事,对万万南方百姓也是大功一件啊。”
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