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因故返沪(1/2)
当其他同龄人还在从露天电影转头痴迷电视机时,周逸已经在厂图书室认识到了计算机的存在,并且他得知大洋彼岸的ibm公司刚公开发售了全球第一台个人电脑——ibm5150。
从报纸上一看到ibm5150的照片,周逸就喜欢上了这个神奇的玩意,它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般对一位中国山区的大男孩展开了真容。
虽然不懂处理器、内存、键盘、显示器等名词,但并不妨碍他对认识电脑的热情。
“ibm附赠了一本技术参考手册,宣称能够让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在数小时内学会使用电脑,还可异常轻松地开发个人程序。”
这是记者写在文章中的一句话,被周逸牢牢记在脑海之中,他一直在心里想自己要需要多少小时能掌握电脑。
ibm5150在美裸机售价是1565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相当于2780元人民币,属于天价商品。若是搭配显示器、增加软驱以及ms-dos操作系统这些家庭用户常备配置的话,费用将会突破3000美元大关(约合人民币5300元)。
以自己父亲周建国最新月工资收入69元计算,如果购买一台家庭版ibm5150的话,需要不吃不喝76个月(相当于6年4个月)后才能购买。
因此,周逸也有自知之明,家里肯定无法负担这样大额的经济支出。
他内心对到沪江市读书是抵触的,但却又无法抗拒电脑散发出的吸引力。
若是八零一一厂能拥有电脑就好了,周逸不止一次地幻想,这样的话自己就不用纠结了。
现在厂里资金吃紧,更是不可能耗费巨资来购买个人电脑,毕竟大家都不知道电脑能在工作之中派上什么用场。
周逸咬着牙关不答应去借读,作为父亲的周建国也暂时没辙,只能轮到校长张国华出马动员。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光读书不,我在皖南山区待久了,都觉得自己快成书呆子了。
像电脑这个东西,我可以把它的科学定义说得头头是道。可一旦让我上手操作,那就只有露馅了,因为自己从未实际接触过它。
所以,我们在自己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不要患得患失,而应该要趁自己年轻有资本可以承受失败时,努力接触新知识、新事物,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身为教师,很难不喜欢周逸这样出类拔萃的少年。他不但个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能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进步,更难得可贵作为老师助手也极其优秀,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张国华虽然担任了班主任,但身为校长行政事务牵涉了他很大一部分精力,全靠周逸帮忙才让他能游刃有余地正常工作。
若是将后半生投身教育事业希望能找到物理专业的传承人,那么张国华一定会毫不犹豫选择周逸这个学生。
如此背景下,他推心置腹地劝说,希望对方不要辜负大家的好意。
“若是为了私心,我肯定不愿意让你离开,因为你已经是我的得力助手,将班级管理得非常出色。
但我希望今后中国能多出一位知名的科学家,他一个人所做的成绩就足以媲美成百上千普通学者的研究成果。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将”的雏形,待在皖南山区只能拖累你继续前进的脚步,沪江市才是你一展才华的大舞台。
不管你今后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成功或者失败,但至少在这一刻:你是我心中最好的学生!”
周逸知道自己学习成绩很厉害,但他不知道自己在校长心中地位如此重要。
“张老师,你这样说,让我感觉很有压力。一想到要离开家里去陌生的城市,进入陌生的校园,跟陌生的同学相伴,就使得我心里很不爽。”
张国华虽然是校长,但在班里强调要称呼他为张老师,以此拉近跟学生们的距离。
为何如此抗拒到沪江借读,周逸心里还有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他受到危险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影响,希望处于熟悉安全的环境之中生活。
“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害怕压力,能将压力化为动力驱使自己前进。
在你身上,早就具备了这样优秀的潜力。
还记得当初小学上课时突然一大群大人到你们班级外面旁听,班上其他同学都不敢发言,就只有你挺身而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当时我就在那群大人之中,小时候的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人活着就会面临压力,每个人都躲不掉,关键在于你如何跟压力和平相处,甚至还能转而利用它来促使自己的进步。
要不这样,你先去借读一个学期,如果觉得真不合适那就回到远志中学来,将这段历程当成是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说到做思想工作,长期跟教师队伍打交道的张国华,还是比一直埋头搞技术的周建国要厉害一些,他以退为进的策略让周逸勉强可以接受。
终于说服了周逸点头,不过他答应到沪江借读可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必须能学习电脑知识。
张国华通过电话联系,对方非常明确告诉他学校因实力有限暂时没有开设电脑课程的打算,所以他之前想好的路子走不通了。
如此一来,挑选学校范围大大缩小了。
在整个沪江市都没几台个人电脑的大背景下,当然只有那些——“四校八大”才有能力办到此事。
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