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网上书城(1/2)
最后秦熙明还是同意了李江河的想法,因为要培养纪录片协会社员的爱好,这些天他一直在学校里领着他们拍学校里常见的场景。、
都快拍吐了。
最后寻思借间大教室放一部纪录片看看,结果来看的人比拍的多得多。
所以这次要参加比赛,秦熙明觉得自己还是单干吧。
李江河把保时捷停在俱乐部,开走了傅茂杰让人开过来的复古涂装oope。
这车不适合带人,太“敏感”,几乎没有缓冲,过个减速带都容易把后座的人颠的前仰后合,车内空间又小,只适合自己爽一爽。
换句话说,这就不是一辆家用车。
唯一遗憾的是,虽然在他的原产地英吉利,这车属于男女皆宜,电影里还时常有白发苍苍的老爷子开个古董mini,在那里自娱自乐。
但是在华国普遍还是女性开的多一些。
李江河开了一路,下车的时候都能看到有几个行人因为下来的不是个妹子而目露失望之色。
开车很多时候不是越贵越好,因为车和车的整体感觉是很玄妙的,比如这辆oope,由于价格原因,他的隔音跟没有也差不多了。
但是给油之后,发动机“轰轰轰”的声浪还是别有一番感觉的。
他开车小车在市区里转了几圈。
由于停业整顿的缘故,实际上即便不停业,由于报纸的曝光和上级机构的一锤定音,像是玖玖奶茶店也基本无人光顾了。
所以李江河的奶茶店趁势收下来一些店面,位置都不错,装修改改就能用,等于是省了一大笔扩张的费用。
有报纸就这么报道过:奶茶行业大整改之后,或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事实上,这已经出现了,应天现在基本找不到其他的连锁奶茶店了。
开着车这么转一圈,李江河陡然产生出一种,这就是自己打下的商业江山的感觉。
不过这么开着,李江河也发现便利店还是开少了,他去沪城的时候,虽然还没到几米就有一家便利店吧,但是大办公楼下,怎么也有个三四家差不多。
应天的便利店就很少,见得最多的是苏果便利店。
这是一个本地品牌,非常沾地气,就是那种规范化的小超市,不像沪城那些连锁的外资便利店那么花里胡哨,只是在店里有煮茶叶蛋卖,味道还不错。
本地人对苏果的认同也比对李江河的“我们”便利店要高,不过幸好这是两种风格的便利店,差异大竞争相对小,李江河旗下的还能开的动。
这也跟城市化的进程有关,应天的生活节奏没那么快,物价也没那么高,所以便利店的市场相对就小。
沪城吃个一碗小面也快二十了,那还不如去便利店吃个加热的便当,好歹营养丰富些。
李江河和钱华约好了一起吃顿饭。
李江河兜完风,熟悉了新车,径直开去江上人家。
钱华没进门,等在门外,他瞥了一眼李江河新车,表示毫无感觉。
“老钱,怎么不进去?”,李江河下了车,随手把钥匙一揣,招呼钱华:“走吧,菜我都让他们准备好了。”
李江河管钱华叫老钱,管陆叶明叫老陆,却管秦熙明叫秦哥。
这不是说秦熙明的地位就比钱华和陆叶明高,只是跟钱华和陆叶明相处的时候,李江河的身份是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和老板,和秦熙明相处的时候则是关系不错的同学,称呼上就很随意。
他要是叫一声陆哥,陆叶明还真不一定能答应。
“江河,这是这个季度的财务报表”,钱华递过来一个公文包,“我准备再开两家在商场里的小书店,那个钱我自己找银行借贷即可。”
政策对这种书店也是有倾斜的,各种退免税。
商场对书店的租金什么的也是有优惠的,因为书店会给商场带来附加价值,也即是文化属性,所以一般的商场,给书店的租金都很低。
书店也比较精,我开一个书店,然后在里边卖咖啡,赚的不是卖书的钱,是卖咖啡的钱。
“我没什么意见,以前不就说过了嘛,我不干预你的运营”,李江河随手把公文包放到一旁。
他还挺喜欢这种甩手掌柜的经营方式,术业有专攻,没事干嘛学老蒋去玩微操呢。
这种占股放权的经营方式,企鹅比较典型,家大业大,买了企业给流量接口,但是一般不过度干预。
“另外,我准备举办几次文化沙龙,吸引一下顾客”,钱华还有点不好意思说,“就是这个经费,有点,有点紧张。”
文化人有时候就是脸皮薄,所谓“羞于谈钱”,就跟找字画,付的那叫润笔费一样,喜欢搞个遮羞布。
“行,需要多少?”,李江河喝了一口芥麦茶。
“大约十五万吧”,钱华说道。
“十五万?书店里的流动资金还剩多少?”,李江河有点奇怪书店这么缺钱吗?
“不多,三四万”,钱华道:“这是在开新店的钱都走银行的前提下,能有这么多,现在书店确实不好做,要多探索。”
“明后天吧,这钱就能到账”,李江河心里盘算一下,这钱基本要他自掏腰包了,奶茶店那边要接过玖玖奶茶店的店面,虽然便宜,但也是要钱的。
“这样吧,我这钱算是多占一点股,咱们也搞一个网上书城”,李江河捏捏额头。
“那十五万恐怕不够”,钱华摇摇头。
“那我再投十五万,不够再说”,李江河心道把钱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