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困难(1/2)
一路绿灯的情况下,医药公司的组建非常顺利。
短短十几天时间,各种手续就已经办妥,就连厂房的用地也拿到了手。这就是有靠山的好处,很多之前你觉得难以办成的事,如今都变得轻而易举。
虽然很多东西一路绿灯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常顺利,可是并不代表医药公司的组建就能很快的完成。
公司要组建起来,投入运行,还要花费的精力可不小。
简单的来说,还需要招聘人才,建设厂房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
就目前为止,厂房建设的事情,已经在开始进行,黄小欧不打算一步到位,先建设起一部分厂房,能够将他从国外采购的一些设备投入使用就行。
更重要的,黄小欧要着手准备进行临床试验的事情。
上面给了一段时间的独占期,可是尽早进行临床试验,生产出合格的药物,不管是对于黄小欧自己还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要进行临床试验,光靠黄小欧一个人是不行的,他对这方面一窍不通,还是需要寻找专业的团队来进行。
黄小欧计划着在国内成立一家研究所,招聘一些科研人才。
要建立一所研究所,费时费力不说,科研人才还不好找。从商业角度来说,可谓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再说黄小欧在国外有一所研究所,没必要再国内再建立一所研究所。毕竟很多人巴不得把自己的产品说成是进口的,哪怕只是在国外去转了一圈,也能当成进口的东西来卖。
特别是药品,很多人潜意识就会认为,进口的药就是比国产的要好,毕竟进口的贵也要贵一些。
这种想法太过片面。我们不可否认,进口的药物是有许多比国产的要好,但是国产的药物其实也不差,甚至有一些药物比进口的更好。只能说是各有优劣吧,国产药物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价格!同样的药,国产的和进口相比,大概率是国产的更加便宜。
因为国产不交关税,成本更加低廉。
黄小欧并不崇尚进口,在他看来,进口的药未必就适合国内市场。
没错,黄小欧主要针对的还是国内市场。
研究所在国内建立起来,做很多事都要方便很多,国外的研究所可能更好,可是鞭长莫及。
如果有可能,黄小欧倒是想让乔治·鲍维尔曼教授他们到国内来,设备什么的全部都给搬过来。
可这明显不可能,具体原因,也不再多说。
黄小欧建立国内研究所的心很坚决,这些日子,他主要精力就放在寻找人才上面。
研究所建立,物资方面都好说,大不了用钱砸,总能弄出一个像样的研究所。可是人才……就比较难找了。
倒不是人才稀少,相关的人才肯定是不缺的,黄小欧肯下重金,肯定是能够招聘到一批人。
可是研究所需要一个领头人,就像国外的实验室有乔治·鲍维尔曼教授一般,国内的实验室也应该有一个有分量的人坐镇才行。
这就好像公司需要领导一样。
而这个人选,却是难倒黄小欧了。
他在这个行业属于萌新,没有什么关系,有些大佬你用钱砸是砸不来的。而且市场规矩也不允许你用太多的钱去砸。
这次的事情,黄小欧不太想托关系,其实他要是肯让人帮忙,还是可以解决的。
之前的事情,黄小欧就欠下不少人情,一来二去,人情欠下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俗话说人情债难还,这个时候欠下的人情,将来都要付出十倍的代价才能还的清。
黄小欧打算自己打听一番,如果自己找不到,那么他请乔治·鲍维尔曼教授帮忙牵线搭桥。乔治·鲍维尔曼教授是自己人,让他帮忙的话,黄小欧也没有那么重的心理负担。
其实周亚丰和张文升也可以算是自己人,但是他们两个在这个行业内认识的人也不多。周亚丰纯粹就是个外行,张文升倒是属于医疗行业这一块,不过他一个做口罩的,和研究药物的也不怎么搭得上边。
一连好几天时间,黄小欧都没有什么头绪,找不到人牵线搭桥啊。
其实业内有名的大拿黄小欧也知道,这种事稍微打听一下,想要知道并不难,问题是人家都挺忙的,没人帮忙介绍,谁搭理你啊?
也不是黄小欧凭空猜测,他也尝试过和那些大拿们联系,可是人家一个都不愿意搭理黄小欧。
几次碰壁之后,黄小欧也只能放弃自己联系的想法。
这天冯桐约黄小欧出去,黄小欧想了想答应下来。
自从上次黄小欧回国时,两人见了一次之后,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黄小欧这边比较忙,没时间出去,冯桐那里呢比较忙。
几次碰壁之后,黄小欧的心情是比较差的,所以这次冯桐一约,黄小欧就答应出去。
就当是出去散散心了。
冯桐约黄小欧见面的地方是一家奶茶店,黄小欧到的时候冯桐已经点好了两杯奶茶,正在等着黄小欧。
“小桐,你什么时候到的?”黄小欧坐下来问到。
冯桐看到黄小欧,笑道:“我也是刚到不久。约了你几次都不出来,最近很忙吗?”
黄小欧愣了愣说到:“约了我几次?有吗?”
冯桐无语道:“看来你确实挺忙的,我这段时间前前后后一共约了你五次,前面四次你都说没时间。这你都忘了?”
黄小欧挠了挠头道:“有那么多次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