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1/2)
福清城里, 江陵小心翼翼地行走着。
倭寇海盗肆虐过的城镇都是十分混乱残破的, 但是福清县城却比宁德要好很多,不至于成了废墟。县城里仍有很多人居住, 只是都被倭寇不时的抢掠多了,俱都精穷——除了大富户。
戚家军走了, 欢呼雀跃的百姓渐渐冷静下来,开始修缮和建设, 对于家园,没有人会不热爱珍惜。
县城里设了好几处施舍的粥棚, 那些被解救出来的、返回县城的百姓一无所有,一日可领取两顿粥饭。然后到官府摆的摊位上登记入户。
但也有些人忐忑不安, 担心倭寇和海盗卷土重来。却又有安抚的官兵四处宣告,说会重建卫所,亦会有一位将军留守福建,比如浙江,肃清沿海倭寇之后便不再有犯边的了。又有人道, 人活着总要吃喝住行,难道因为总有一天要死便不活了么?
灰心的人听了倒也渐渐地活泛起来。
江陵便是在这种杂乱的环境下寻找着北瓦巷。
其实如果她告诉戚家军那几个看守她的可爱的小兵们,他们就会帮她打听地方,她便不用自己去寻了,毕竟戚将军说过, 虽然要看守着她, 除外却都要听她的吩咐。
但是江陵没有忘记, 江洋和龙靖虽然不与倭寇有关, 也着着实实算得上是海盗,而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倭寇和海盗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北瓦巷并不难找,名字土,地方却挺好,不是富贵人住的也不是贫苦人住的,中规中矩的普通人家居住的一片区域,北瓦巷在当中毫不起眼,也一样显得有些残破。
江陵在这一片几个巷子里都走了一个来回,把巷子的名字和屋子都记得清清楚楚,方才走到北瓦巷口,找了一个看上去温和可亲的婶子打听起来。
很容易便找到了赵帆的屋子,在北瓦巷倒数第三个,江陵一怔,她记得那个屋子门上挂着锁,门前落叶甚多,似乎已经几天没有打扫了。所幸那婶子又告诉她:“前些日子大帆和他兄弟去了城外,这几天应该就会回来。唉,都说了如今太乱,他还是要去。”
江陵小心地没有问赵帆去城外做什么,只谢了婶子,转身出了巷子。
她有心趁机把整个福清都用两天慢慢走上一遍,却担心此地倭寇刚清,她如果乱走反太显眼,到时又被当作细作捉了去官府那就麻烦了,只得找了一家破旧的客栈歇了下来。
好在如今客栈生意淡薄,掌柜和小二都是闲不住的,江陵与他们一聊天,便滔滔不绝。
福清的倭寇主要盘踞在福清东南的牛田,城里当然也有,却只是流寇,牛田的倭寇会经常进城来抢掠,盖因无论在海上生活还是在岸上生活,都是需要各种生活物资的,便如当日林三老爷与倭寇的交易,要的不仅是财宝,还有米粮日用。
本来福清是个较为富裕的县城,经不起这般扫荡,日渐破落,值钱的、粮草都被抢得干干净净,城里很多年轻人只能去城外讨生活,却还要防着被倭寇抓了去做工或强逼入伙。
他们聊起来挺淡然的,好几年了,基本都习惯了。
江陵好奇地问:去城外能做什么。掌柜的道:“种地呀,去码头扛包呀,帮工呀,留在县城里便多是去大户人家家里帮佣,又用不了这许多人。”
江陵望着满县城凋蔽的样子,本应在县城里兴旺的各行各业明显败落得不成了,她一路过来,十家店铺有七八家是关门的,更别提酒楼茶馆这些。
可是赵帆去城外,多半并非专为了帮工或种地,这是江陵能肯定的。只是在戚家军眼皮底下也未免太过胆大,她不禁担心起四明来。
如此她一日三次去北瓦巷赵帆家看着,门锁却一直挂着。江陵的担忧日盛。
人的生命力和生存yù_wàng是极其旺盛的,也是才过了这几日,福清县城便似是焕然一新似的,有富人经官府动员捐了不少砖瓦米粮,官府亦从别处调运了不少木材和粮食日用品,从倭寇处缴获的东西也分发下来,又把从倭寇处缴得的金银取了一部分出来往内地购买各种东西。
一时城里城外领取物资的百姓熙熙攘攘,整个县城一下子显得生机勃勃。
江陵仍然没有等到赵帆和四明的踪影。
她很是焦灼,忽地担心起四明是不是并没有找到福清,念头一起,便再也按捺不下去。她见天色尚早,匆匆去客栈写了纸条塞进赵帆家的门缝里,又买了些干粮,立即便往城外而去。
她要去当日和四明失散的地方,若是四明没有到福清,他应当会在那里留下印记。
从福清到宁德走路的话若是一刻不停需得二十个时辰左右,而他们失散的地方离宁德更近,江陵脚程快,也走了两日方才走到。她那个从小养成的每到一处就算时间再紧也会记下四周的习惯帮了她的大忙,她并不艰难地很快认出了那个地方。
果然有一个洞,但洞口只能容一个成年人穿过,因有满坡的高大荒草掩着,这一片又全是土坷垃高高低低,若不是四明不慎掉落,江陵也不会知道此处会有一个深洞。
江陵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里面却是既深又大,能完全容她蹲下来,甚至走上几步。她打开火折,然后她发现这是个坟洞,火折晃动的光下,看到里面是一些散乱的白骨,有几块烂得很的散碎木板,想了下,必然是棺木了。
江陵当然并不害怕,她细细地搜看了一遍,什么也没有,心中不免失望,如此她只有一直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