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夷陵、枝江、影响力(1/2)
蒋钦继续笑着说道:“你要换一个角度看啊。咱们哥俩啊,就相当于那封疆大吏。就算官居三品四品,可实权比朝中一品大员不会小啊。不是特别信任的人,能坐这个位置吗?”
虞弘新喝了一口酒:“屁!啥实权啊?你看看你,在这边搞得灰头土脸的,谁来关心过你?”
话不投机,蒋钦笑了笑,岔开了这个话题。
和二俅说这话,其实蒋钦要表达的是“我就知道你们不会忘了我”的感激之情。但二俅听了这话,嗅到一丝不是很好的气息。
正如蒋钦所说,他和虞弘新是属于封疆大吏般的存在。一旦这样的人思想上出了问题,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虞弘新在竟陵县,张有德和死去的唐七始终是个隐患。
二俅决定回到荆州之后,立即知会万茛苟去关注一下这件事。
当然,在蒋钦面前却没有表现出半点的异样,只是自责了一番没能即时知道蒋钦的困难,不然也不会把事情搞到这么大。
蒋钦倒是不以为然。毕竟这次最后的结果,一举解决了用地和用工两大难题,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两人的话题由此就转到接下来砖窑的发展上。
依照现在的局面,砖厂的生产方面的问题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解决,现在就得考虑到运输方面的问题。
蒋钦提出,随着产量的扩大,运输的人员就必须要跟上。
二俅对这个观点也非常认可,表示等这边生产稳定一点后,他就去找倪大虎,共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
。。。。。。。。
运输局长倪大虎这几天很烦躁,原因都是因为一个死不要脸的人——孙小宝。
光听这个名字,人们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圆圆脸,总是笑起来的露出两个酒窝的乖巧胖小子的形象。
但实际上,孙小宝和什么“圆脸”、“白胖”、“乖巧”之类的词完全不沾边。
他是枝江漕帮的老大,基本上从夷陵到荆州这一段的水运都是他的势力范围。
这里未免有个看上去很奇怪的事。
无论夷陵、荆州,都是赫赫有名的历史名城。从水运上来看,大的码头也都是在这些沿江大城市。
而漕帮的规模,又和码头的吞吐量息息相关。
一个小小的枝江漕帮,凭什么能在这么一段黄金水道上呼风唤雨呢?
这就要说到本朝皇帝的一个决策了。
圣上即位之后,马上将手下一众能臣干将派到各军事重镇。
其时,专门把长江沿岸重镇的文臣武将召集在一起,说了这么一番话:
“水利之事,农田之本。农田之事,天下之本。”
“长江、黄河者,天下二脉也。主脉淤塞,社稷大乱为之未远矣。”
“朕所谓淤塞,其意有二。”
“其一指泥石堵塞水路。洪汤泛滥,沿岸居民流离失所。故沿线官民,应视堤防为生命。该疏者疏,该堵者堵。水防之事,诸位爱卿须时刻谨记。”
“其二者,人淤也。前朝之时,各地漕帮横行。猖獗之处,就连地方官府尚须听命于之。”
“水运落入歹人之手,兵器、粮草、盐运、药品等物资即可快速地运至各地暴徒之手,实乃心腹之患!”
“漕帮者,以码头为根基。故荆州、江夏、夷陵等地,必须彻底铲除这类帮派!”
这帮官员都是开国元老,不仅个个能力超群,对圣上更是忠心耿耿。
既然圣上下了命令,那绝对是不折不扣地执行。
谈到是怎么具体执行的嘛,用圣上那两个字来形容足矣。
那就是——铲除。
不到一年的时间,各地漕帮便全部销声匿迹了。
不过,这有很快有了新的问题。
这个问题,用一句话也差不多可以说清楚:水至清则无鱼。
不仅仅是跑船,不管哪行哪业,亲带亲邻带邻都是最常见的现象。
很多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很难定性的问题。
比如说,有一个大家族,家里几十口人都是跑船的,也有几十艘船,这个是否应该定义为“漕帮”?
还有,跑船很多时候是需要相互关照的。比如遇到风浪啊、搁浅啊等等意外。
同一个地方的人,因为守望相助,大家形成圈子,这个如何定义?
有人提出以是否违法来定义。
这种说法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执行中还是有问题。
比如,两群人并非为直接的经济目的而发生了群殴,其中一群人都是跑船的,是否定义为漕帮?
两个跑船的家族,并非为抢码头而群殴,是否定义为漕帮黑斗?
当然,在“严打”的大环境下,这一切都不成问题。有杀错无放过就可以解决了。
不过没多久,高压政策的副作用就出来了。
那就是不光没有人再愿意去做跑船这个营生,连在码头做搬运的人都没了。
人嘛,谁不怕死呢?冒着砍头的风险,赚一份只够养家糊口的银钱,谁干啊?
这样一来,经济方面的问题就出现了。
运输是否通畅,永远是社会经济是否发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这个年代,大件和长途物品的运输,如果只是依靠陆路的话,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造成另外一种“淤塞”。
于是后来,慢慢就没有原先那么严厉了。
利益和风险,永远是人们衡量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标准。
当风险没有那么大时,自然就又有人来做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