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1/2)
福康安的重点放在了解州城东二百来里的垣曲。
这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
又称舜乡,是帝舜故里,位于河东南端,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在商周时就已经立城曰亘方,西汉时该称垣县,宋代始称垣曲并沿用至今。
这个地方的战略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中条山、王屋山的结合部。
清军如果能拿下这座城市,那转眼就能再度饮马黄河了。
但从地理地势上看,想要夺取垣曲,那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这里的地形啊,西、北、东三面环山,南临黄河。
如果清军控制着中条山,那从北往南进攻就很容易,可惜清军已经丢掉了中条山。
福康安现在就很希望能从中条山上打开一个缺口来。
但如果光明正大的发起进攻,就陈军的枪炮之下,清军怕是多会磕个头破血流。
然如果他们有内应呢?
赵亮现在实行的一些政策已经严重损害到了乡绅地主们的利益没错,这里说的就是清丈田亩。这绝对触犯了所有地主阶层的利益了。
这年月里谁家没有隐匿土地啊?区别只在于多寡罢了。
被触犯了利益的地主阶层表现也各自不相同,有的人只是嘴炮牢骚,有的人闷头吃亏,还有的人则变得不安分了起来。
垣曲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山多地少,土地更加珍贵,结果陈军的清丈田亩让不少乡绅吃了大亏。他们与清军又只有一山之隔,少不了有人都动起了掉脑袋的心思来了。
福康安一开始并没有想现在就对垣曲动手,因为他觉得发展还不成熟,倒不如叫那些人继续积蓄力量,等他真正做好再打一场的准备了,再来动手!
现在都四月里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福康安担心军粮问题,所以他现在更愿意暂时忍耐。
到了满清一朝,关中大地早已经不负秦汉年间的丰饶了,虽然依旧产粮食,可清军每次对西北大规模动兵,都需要从关东源源不断的向西北运输军粮。
现在福康安统帅大军在关中,甘陕绿营小十万人马汇聚,人吃马嚼,每日里那可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银钱上他还一时间支撑得住,粮食问题呢?
从来就没有在军粮上发过愁的福康安,现在愕然发现,没有了中原的接济,没有了水路运来的粮食,他竟然只能等到夏收之后才能对中原地区发起进攻。
此前他虽然集结了大量军兵,却只能分散到关中河东各地就食。
因为乾隆有令,要让绿营吃的好一些,这样才能不得夜盲症,才能防备陈军的夜袭。
所以这次福康安亲自过蒲州,真心不是要对陈军大打出手的,他只是想验看一下那个坑道战法的实战效果如何。
随着陈军把城外阵地的军兵纷纷撤入城中,这实际上就已经证明了坑道战术的正确。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啊。
一封东面来的十万火急让他只能不顾一切了。
齐鲁与直隶交界的德州城内。
赵亮心头的喜悦随着一封战报的到来,消失的无影无踪。
垣曲陷落。
清军再次饮马黄河,河洛为之震动。
“垣曲哪里怎么会陷落?”
几个对河洛局势有一定了解的军官全都不解了。
垣曲那里有一个团的兵马驻守,哪怕这个团只有三个不满编的营头,但一个营头驻毫清河,一个营头驻沇水,还有一个驻垣曲城,清军就是有十万大军来攻,那也能支撑的到河洛的援军抵到支援吧?
垣曲不是三面环山么,那中间也不是什么平原谷地,而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整个县境真正意义上的平原就只有共同发源于中条山南麓的毫清河与沇水,这两条河流冲刷出了垣曲县仅有了两细溜河谷平地,然后它们共同交汇于垣曲城所在,汇入黄河。
所以要守好垣曲真心不难。
只要有两股人马堵住毫清河与沇水,就ok了。
清军顶多能有少量精锐从中条山里渗透进来,但这只多搞一搞敌后破坏,根本成不了大气候。除非他们一个个都能燕双鹰!
这种局面下垣曲怎就毫无准备的便死守了呢?
“有人投敌了呗!”
任冲给出的答案是毫清河那边的副营长被垣曲当地的乡绅给拉拢了,就一个所谓的地主小姐,也不只是是不是真小姐,反正就把那副营长给迷住了。然后这副营长借着大婚的机会,把营长和几个大队长一锅烩了。
清军这时候杀过来,副营长倡议投敌,整个营全军覆没,连一个逃出生天的都没有。
清军换上陈军的军装往垣曲县城奔袭,副营长去叫门,毫无意外的将城门骗了开,一场厮杀,猝不及防的陈军当然不敌,团长领着一二百人仓惶的逃过了黄河。
垣曲城丢失!
赵亮倒不是不能接受这种败仗。
陈军军官的军事素质在那儿摆着呢,战事只要一拉长,吃败仗是在所难免的。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看,垣曲一败只损失了他大半个团,反而能重重打消军中的骄横自傲之气,给上上下下都敲响了一记警钟,他还赚便宜了呢。
但这一刀被清军捅在了垣曲,真叫他有些难受了。
之前打下垣曲,那是清军自己不争气,主动把这个战略要地放弃了,现在他们又如何会放弃?
那想要解除这个威胁,真就只能大打一场。
或是从解州往东北去,拿下闻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