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小小书屋网(77shuw.cc)

首页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 第三百三十七章 臣谢皇上隆恩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shuw.com/198022/

第三百三十七章 臣谢皇上隆恩(2/2)

和珅满意不已。

那可不止是赵家港的三成,而是整个狮子洲的三成。

因为现在的赵家港代表的就是整个狮子洲。

二十万两银子别的不说,光是三成狮子洲的土地,和珅这银子花的也不亏。

到了下午,宫里就来人宣走了赵亮。

乾隆两眼沉沉的盯着跪在地上的赵亮,看着赵亮本来还挺镇定的身躯慢慢的变得有些发抖来,心中才算满意的嗯了声。

被叫起的赵亮额头上渗出一层明汪汪的汗水——他现在的演技是真的到家的,而乾隆心中就更满意了。

“调集那么多丁壮穿府过省,实属胆大妄为。朕若不是看你往日多立功劳的份儿上,非严惩了你不可。今后若胆敢有再犯,可要小心你颈上人头。”

刚刚起身的赵亮噗通一声又结结实实的跪下了,“臣谢皇上隆恩。”

砰砰砰。

几个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等被乾隆示意太监拉起的时候,额头上已经出血了。

“记住这个教训即可。”

乾隆满意了,赵亮认错的态度很诚恳么。脸上的神色就也舒适了一些。

“好了,这事儿朕就不与你计较了。说说抛秧法吧,此法效果可真如你所言那般好?”

“这等大事臣岂敢虚言。抛秧法实乃一等一的良法。”

在赵亮的描述中,这抛秧法就是被他迁到南洋的移民偷懒省力误打误撞弄出的法子。

南洋地广人稀啊,他在那里辟地十数万亩,移民人均都不下百亩沃土,那是根本就种不过来。一些人偷懒耍滑,又不愿意落得差评,就想出了这种法子来糊弄事。

因为秧苗根部带着泥块,头轻脚重,一被抛起就自然而然的根部着下,乍然一看跟插秧没什么两样。

可谁知道这样的法子竟然真把秧苗给种活了,而且秧苗势头更快,产量也较往年更高出一些。

赵家派往南洋的管事听闻消息后立马报给了赵亮,赵亮又叫人进行试验,然后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章法步骤,最终确定无疑了,他这才敢透漏消息给和珅知道。

乾隆脸上已经浮现起止不住的喜悦了,派人把宫外的和珅招进来,和珅也是第一次听说抛秧法的‘前世今生’,立刻就对乾隆大拍马屁道:“这都是万岁爷的洪福,上天有感,才得以叫此良法借广明之手降世。”

乾隆被拍的好不舒服,虽然他知道这是屁话。

“朕已经在海淀镇、西苑一带各辟御稻田一百亩用于实验。”乾隆的御稻田就是后世京西稻的种植田亩,也就是红楼中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

这是康熙花费了无数时间和人力孕育的一种良稻,也只生长于万泉河水系左右,是满清宫廷必用的御米。

现在已经是四月了,眼见就是御稻插秧的季节了,这抛秧法能不能成,已经可初见成效了。

“奴才也已经在岭南多地遴选了十处试验田,早稻早已经播种,目前来看形势破佳。”

和珅笑呵呵的。

“嗯。这抛秧法如果真的成了,你赵广明就再为朝廷立下一大功了。朕本是要好好奖赏你的,不过现在就免了。倒是你那兄弟在河西做得不错。”乾隆嘴里竟然提及了赵辉,赵亮一脸“激动”的不能自已。

“河西少水干旱,正是适合番薯、玉米等物。朝廷此前竟没留意到这一点,实在是督抚之过。你们赵家是又为朝廷立下大功了。”

“在朕的眼中,如此诚恳做事,一心为民之官,比之福山的何志辉更叫朕欢喜。”

响鼓不用重锤,乾隆相信赵亮应该知道自己的意思。

不过何志辉也已经升任登州府通判了不是?

赵亮心里嘀咕着。


状态提示: 第三百三十七章 臣谢皇上隆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