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洛阳(完)(7/8)
不可能是在太和年间的时候,才被出现在追封为公的地步。所以说,当初曹协应该和东武阳王曹鉴以及平阳县王曹蕤一样,因为母亲的地位太高,所以他们三个是最有资格成为太子的人选,因此在黄初四年之前,他们才没有被曹丕封王。
这或许也是他们心中有些激动或者说有些妄想的源头,曹丕喜欢的儿子最后是元城哀王曹礼,但是因为他的母亲地位太过于卑贱,在加上最后郭女王是站了自己的养子曹叡,所以这才让曹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将曹叡给提了上来。
另外,历史上曹叡很是想念他的生母甄宓,对于郭女王这个将他母亲打落尘埃的女人也的确是又爱又恨,敬爱她是因为自己能够从曹丕的手中活下去,郭女王出了大力。
而恨他自然就不用多说了,《资治通鉴》《魏略》以及《汉晋春秋》记载,曹叡继位后追痛生母甄氏之死,郭女王因为忧惧而暴崩。
可以说在某部电视剧里写的,郭女王是让曹叡被弄死的,并非是没有可能,毕竟史书上的暴毙,暴崩这种话,基本都是属于遮羞布的。
不过看着曹叡对于郭女王的后事安排,倒也是可以看得出来,曹叡并非是真的对郭女王那般的无情无义。
死后以终制营造皇后陵墓,葬在首阳陵西,曹叡进封郭表为观津侯,食邑千户。升迁郭详为驸马都尉。
青龙四年,曹叡改封郭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后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书,以太牢进行祭祀。后来郭表薨,长子郭详嗣爵,又分郭表之爵,封其第三子郭述为列侯。郭详薨,其子郭钊嗣爵。
《三国志·卷五》:“帝进表爵为观津侯,增邑五百,并前千户。迁详为驸马都尉。”
《三国志·卷五》:“四年,追改封永为观津敬侯,世妇董为堂阳君。追封谥后兄浮为梁里亭戴侯,都为武城亭孝侯,成为新乐亭定侯,皆使使者奉策,祠以太牢。表薨,子详嗣,又分表爵封详弟述为列侯。详薨,子钊嗣。”
从三国志里面记载,郭太后死了之后,曹叡对他的亲族,还有对她的后事,都是做的相当好的,虽然说咱也不知道为什么曹叡非要等着自己的养母死了才开始这样做。
《魏书》:“维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叡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啕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其中作者还在《魏书》之中有了这么一段记载,而陈寿在三国志里面,他是一个字都没敢往自己书中记载,或者他也知道,已经成为了大家族的郭家,容不得他这么写。
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
看看这句话,曹叡的这段话里面,在郭女王的悼这种话,暗示的就是他的那位生母甄宓啊,同时甚至还有一种在责怪郭女王将他的生母甄宓逼死的意思。
这种哀悼之词,放到了郭女王那里,咱们可以用一句时尚点的词语,无异于坟头蹦迪啊!
所以说,就曹叡这么个玩意,他能够对一个死去这么多年的兄弟这么好,那只能是有某种原因的,而这种原因,很明显就能让人想到在黄初四年发生的故事。
曹叡在黄初七年,也就是曹丕病重的时候,被突然立成了太子,而辅政的大臣也没有选的官职最高的三公,而是曹氏宗亲大将曹真和曹休两个人加上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以及镇军大将军陈群两个人。
从黄初四年之前,世家之中无人能够坐镇军中到黄初七年,世家在军中扶植了近半的人马,这短短三年的时间,世家的增长何其严重,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若非是世家在黄初四年突然出现这种反击,恐怕曹魏也不至于在后面被弄到那种地步。
而曹丕之所以在黄初七年才死,其实或多或少还是有着世家的存在的,黄初五年,六年两年之间,曹丕彻底的平定了世家在徐州的根基,将整个曹魏都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但是黄初七年,曹丕再次找到了理由继续出兵,若是曹丕的身体不好,他不会做这种事情,那么再次出兵也一定和之前借机解决青徐二州的事情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他要借着这次机会再次解决一些人。
青徐二州之后还有何人需要他动用大军前去镇压或者震慑,那么只有一种力量,那就是和他争权多年的世家大族们,只有这群人的存在,才会让曹丕这种人物都不得不想着用大军来镇压一番。
黄初七年,曹丕师还寿春,以陈群假节都督水军。曹丕回到许昌后,拜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这可以说是给了陈群或者说陈群为首的诸多世家一种安慰。
那个时候陈群所在的颍川世家集团已经被司马懿身后的世家集团所压制了,毕竟当初的司马懿已经是抚军大将军了,而陈群仍然在军士上差了不少的力量。
同时,鲍勋时为治书执法,因屡次面谏曹丕而触怒
第7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