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刘氏应下村里换荞麦(2/3)
又问向一旁默默不语的崔水生,“他叔,你是遇上啥难事?脸色咋不好呢?”自己这一辈子也没多长,已经经历过俩天灾,如今村里人上山野菜挖不到,都开始捋才长出的树叶吃了。
崔水生长长的叹口气,“唉,还不是被这旱灾给闹的,村里人几乎家家断了口粮,有些孩子多的困苦人家,只怕也熬不下去,我都快愁白了头。”
刘氏正要接腔,听到大门响起,抬头看是隔壁的王婆子抱着个倭瓜推门进来,忙让秀花去接着东西。
王婆子笑着,“水生也在啊,昨儿九今从府城带回来几个倭瓜,待会你也稍会去一个,咱都尝尝鲜。”
今年天旱,山上的能吃的果子不等成熟就被人摘光,看到绿油油的倭瓜,崔华锦馋的不行,“秀花婶子,这瓜我还没见过呢,能不能生吃?”
王婆子见小丫头眼亮晶晶的盯着倭瓜,笑的不行,“傻丫头,这倭瓜是做菜吃的,晌午让你秀花婶子给你炒着吃。”
见王婆子端过簸箕扒拉着拣草籽,刘氏又追问着,“老姐姐,你真舍得把你家田里的苞谷秧给拔掉种荞麦?”
自家又没养牛,眼看那苞谷秧苗也长不大,王婆子叹气,“不拔也是空长秧子,还不如早些种你家的荞麦,让九今他两口子勤快些挑水浇田,说不定的也能收些口粮。”
王婆子说的是实话,刘氏也没再劝。
原来存了这心思的可不是自己一个,崔水生也过来抓了把荞麦看着,比粟谷大了不少,颗粒也算饱满,他疑惑的问着刘氏,“这荞麦真的不过百日就能长成?”
王婆子见崔水生不信,连连感慨着,“那还有假,若不是大郎他堂舅仁义,给了这好粮食种子,咱上哪知道有这么早熟的粮食呢,这可是大灾年,咱村要是都种了荞麦,哪里会怕再饿死人。”
这话可是说到了崔水生的心坎上,他黯淡的眼神瞬间亮了。
“大嫂子,你家如今有多少荞麦?”
崔水生是里正,他今儿过来难不成也是看上自家的荞麦,要让村里人都种?
刘氏也不是恶毒之人,能帮上村里人自然也乐意,她叹气,“这荞麦虽然耐旱、早熟,可是一亩田的收成却不多,即使种在村外的田里常浇水,也不过能收三四百斤。”
就是不会种庄稼的,这时候也明白今年的粮食是绝收,能在这时种下到秋后能收三四百斤的粮食,哪里不是庆幸着交了好运。
崔水生点头说着,“这灾年能收三四百斤也比颗粒无收要好许多,总比家里没粮下锅强啊。”
刘氏不缺这些荞麦来糊口,也就大方的应下,“既然水生想要让大伙种荞麦,我也不拦着,我家的荞麦也足够让村里人把田都种上。”
王婆子知道好多村里人都拿不出换荞麦种子的银钱,又怕刘氏吃亏,想想这些日子又开始传小华锦的闲话,她心里的气就憋的满满的,率先朝崔水生开了口,“水生,你可不能为了村里人让大郎家吃哑巴亏,这荞麦种子总不能白给村里人吧?村里有些人可都是白眼狼,值不得可怜!”
刚才村里还有几个婆娘在自家说崔华锦的坏话,被王婆子指责,崔水生也没生气,他端正了脸色,“老嫂子放心,我让他们写下保证书,等荞麦收过,一斤按两斤给大郎家送过来!”
刘氏又告诉崔水生,一亩田有五十斤荞麦就足够,让他回去安排村里人过来拿荞麦就成。
得了刘氏的话,谢过刘氏,崔水生神情复杂的要起身离开。
崔华锦把晾干的薄荷包好,又从厨房里给他装了荞麦面做成的几块蒸糕。
“水生爷爷,这篮子里有薄荷和荞麦蒸糕,你带回去让家里人都尝尝!”
望着懂事的小丫头,自己还没吃过荞麦做成的食物,这丫头可真贴心,崔水生接过篮子,脸上带着笑容,“锦儿可真大方,那么好的薄荷都舍得送我!”
刘氏她们把崔水生送走回来。
崔华锦挽着刘氏的胳膊,“奶,你答应把咱家的荞麦都给了村里人,可别忘了给陶家也送去一些。”
王婆子笑吟吟的摸摸崔华锦的头发打趣着,“这丫头咋比你二哥还稀罕陶家人呢?你新嫂子还没过门,这可就惦记上了!”
想起金辉没过门的媳妇也是个懂事的,刘氏老怀欣慰,“也不怪我家锦儿惦记,那陶家丫头也会做人,下过定亲礼没多久,就用我们送去的布料给锦儿做了两身衣裳。”
自家唯一的孙女桃子嫁了人,那夫家一窝子却是个极其抠门的货色,每次桃子回家带回来的礼薄的她都想扔出门去,为了孙女的脸面咬牙受着。
王老婆子有些羡慕的感慨着,“好人都朝你家里进,我老婆子可没这好福气啊。”
刘氏看眼王婆子,笑了,“老姐姐,你家几个孙子媳妇不是也挺好的,也别尽眼热我。”
坐回木凳上,王婆子接过崔华锦端过来的薄荷茶,喝了几口,笑眯眯的说着,“亲,我可要早些给锦儿瞅着哪里有好儿郎。”
桃子姐自从嫁了人就很少回来,可见成了亲就没了自在日子,崔华锦噘着嘴,“我要陪着奶和爹,才不想嫁人呢。”
俏生生的丫头站在自己面前,王老婆子哈哈笑着,“这小丫头咋还不乐意嫁人呢,你可真是个宝,怪不得你奶把你当眼珠子看待。”
几人说笑一会,崔华锦知道后晌准会有人来家里拿荞麦种子,她怕白鹤被人看到,就和秀花把它们朝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