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魔鬼教官苏烈(2/3)
前还是向后,全靠临时指挥,这个指挥权操纵在司令官手中。而队伍前进、后退、分开、合并速度的快慢,全靠几名大旗手的熟练程度,士兵们都悬着一颗心,看大旗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没有一个敢后退的。所以,太平军从不演练技艺,而专门练习急速奔跑,几名大旗手每天都到军帅处听候将令,所讲的都是打仗时的机宜,一军之中只要有这几个人,便可指挥千军万马。太平军的将领们知道要想使队伍整齐划一,就要抓住要领,并且深深懂得以简驭繁的奥妙。清军中负责搜集太平军情报的张德坚在著作中也指出了螃蟹阵的精妙之处:“螃蟹阵者,乃贼中三队平列阵也,中一队人数少,两翼人数多,形似螃蟹,故贼中创此名目。逃出难民,及惯与贼战兵勇多知之。贼军平列视我军分几队,即变阵以迎战。如官军仅左右两队,贼即以阵之中队,分益左右翼,亦为两队。如官军前后各一队,则合左右翼之前锋为一队,以左右翼后半,与中一队合而平列,以为前队接应。如官军左一队兵多,则变偏左阵。右一队兵多,则变偏右阵。如官军出四五队,贼亦分为四五队,次第迎拒。其大阵包小阵法,或先以小阵拒我,后出大阵包我,或诈败诱追,伏兵四起,以包我军,皆贼之惯技。至于损左益右,移后置前,临时指挥,其权则操之贼目。其进退开合之疾徐,惟大旗数人娴习,群贼悉提心在口,视大旗所往而奔赴之,无敢或后,故贼中不演技艺,专练急奔。大旗数人,日至所管伪帅处听令,所讲求者,皆接仗机宜,一军用此数人,便可役使万众,略无参差。振裘挚领,深得以简驳繁之妙。贼目何知,想由熟计苦思。不觉暗合于窍要耳!”
此外,还附赠了一个特殊阵型,就是连弩阵。
之所以增加这样一个训练课程,主要还是因为凌皓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拥有骑兵的配置和适应性条件,除了在阵型训练上进行加强以外,也要增加他们的远距离杀伤能力。
火器就不要想了,那么就只有从弩阵上下功夫了。
说起弩阵,凌皓最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弩阵和叠阵。
弩阵是一种发扬蹶张弩(一种用脚蹬拉上弦的弩,威力要比用手上弦的臂张弩大)威力的阵形。分成三列,从后至前,第一排上弦,第二排上箭进弩,第三排瞄准射击。
运用时,第三排射击后,则通过两列之间的空隙,回到第一排身后上弦,第二排进弩之后,进入瞄准射击状态,如此循环反复。
通过这种轮流替换的方式来获得持续的较密集的远程打击能力。叠阵则是宋代四川吴氏兄弟创立,见于《宋史》,也是分为三列,刀枪持长兵者居前,弓在后,最后面则为神臂弩或者为踏蹬弩。
这样的安排是很接近实战要求的,作战时,全军跪坐,当敌接近至100步时,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这是为了测距),若可入敌阵,则神臂弓手俱发,敌接近至70步时,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敌阵,则平射弓手俱发。当敌至拒马,则枪兵与之肉搏。如此,使用远程打击武器层层拦截防御,削弱敌骑兵迅速机动的能力,使野战中以步兵抗骑兵成为可能。
其实这也是凌皓比较无奈的安排,在这个高武世界里,技多不压身是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现在多教他们一点,他们将来的伤亡数据就会降低一些……
何况,秦国的弓弩技术本来就不差,只需要再做上一些技术性的改革就能够让它变成更强大的远程杀伤性武器。
所以,凌皓把《连弩制作技术》给打包献到了咸阳城,听说现在在秦国墨苑的研究之下,已经出现了可以一次连发十支箭矢甚至十五支箭矢的连发弩了……
但是目前这连弩还在实验阶段,而且重量上也比较吓人,这些连弩都是青铜材质的,可能需要一个人单膝跪地呈九十度直角以水平线来双手抬着才能进行射击……
但目前的实验品都已经验证了凌皓这种制作工艺的技术含量很高,连发弩的确是可以实现的。
虽然在重量上还比较笨……但可以通过改进材料来进行实验嘛。
既然秦国内部都已经试验出来了,凌皓自然也能从中拿到一份实验数据,来训练自己招来的这八千“子弟兵”们:
“第一轮,上弦,抬手,跪地,准备,发射!”
“第二轮,上弦,抬手,跪地,准备,发射!”
“第三轮,上弦,抬手,跪地,准备,发射!”
自从开始阵型训练以后,每个军士都不敢掉以轻心,除了每天处于高强度且十分一致的训练当中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凌皓安排苏烈来训练这帮子完全没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实在是“魔鬼本鬼”的“明智之举”啊。
因为苏烈如今也突破了地锁五重境界,这帮子人里谁也打不过他,自然只能乖乖按照他的指示来训练了。
“王有生,你别给老子偷懒,去那边,五十个俯卧撑!”
“杨国清,你也别幸灾乐祸,给我去打一大桶水过来,今天你就给我泡在桶里闭气一个时辰,不准出来!”
“还有你,许雯雯,别以为你是娘们我就不敢罚你,去操场上跑上十个来回,不跑完不准吃晚饭!”
“阴仙儿,你上次连弩射击测试不合格,给我留下来继续练!不练到十支箭矢中八支靶心的话就不许走!”
军士们心里对苏烈又爱又恨: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