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宗师之战(2/2)
不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决定换将,当时李牧还年青,尚未出头。
名将乐毅弃燕投奔赵国不久,被封于观津,其心未附。赵王则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
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于是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
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有走漏消息的务必格杀勿论……
而真正的变动,就是从这里开始悄悄进行的。
赵括一方面根据当时的赵国大宗师赵拓的建议,带着二十万血脉资质均为下下等的士兵以援军的身份来到战场上同秦军正面对敌作战的同时,他也私下里向大宗师赵拓建议,需要将真正的精锐混入其中,由此才有可能触动秦国大宗师嬴驱出手的可能。
这个世界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高级别或同级别对手出现在普通士兵们对垒的战场上之时,各国的大宗师们才能够上场对垒。
同时,双方国界的士兵需要各自后退一百里,才能保障双方士兵们的安全。
由此,赵国真正的连环计才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赵括一面派遣赵国精锐混入这些劣质血脉的普通士兵之中,另一方面又开始派人前往咸阳城中,开始散布“白起与齐国秘密通信,企图占据上党自立门户”的假消息。
而当时的上党守将王龁居然对此一无所知,反而不断抽调驻守上党的军力继续驰援白起,上党由此变得极为空虚。
此时,埋伏在上党郊外的八千人开始不断逼近上党,最终发动了突袭。
这八千人里,个人修为最低的赵国士卒都有着天封一关的修为,杀地锁五重到地锁九重左右的秦国士兵简直不要太简单。
最终,上党虽然守住了,可是秦军这边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优势兵力大减,等到白起反应过来时,对方仅仅以伤亡一千五百人的代价顺利地全身而退了。
而秦军这边的损耗是对方的几倍,足足有一万五千余名士兵因此而丧命……
白起觉得这次的胜算已然降低了不少,只得用计断了赵国的粮道,遂加快了本次战争的推进过程,由此惹出了日后坑杀四十万人的前序。
就在形势尚未明朗的时候,赵国大宗师和秦国大宗师同时出现在战场上,这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两位宗师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当时不过是天封二关修为的白起只得紧急收拢残军后退一百里,暂避锋芒。
没想到,等候多时的八万赵国“白狼骑”就在秦军向后撤退的时候突然杀出,猝不及防之下只得仓促应战,对方专挑秦军中天封以下的弱手来打,几番消耗下来,伤亡数据开始陡然飙升。
最终,白起不得不开启了自己天封二关的全力一击,打散致死“白狼骑”足足两万余人,对方才终于不甘心地撤退了……
正在这时,大宗师们之间的战斗也已经分出了胜负,赵国大宗师赵拓被秦国大宗师嬴驱打成重伤,无奈退走。
但嬴驱的状态也不咋样,以最快速度撤出了战场,这时候,赵括才带领着剩下的赵军倾巢而出,与立足未稳的秦军再度杀到了一起……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之后,白起虽然最终拿下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并坑杀了几十万残军,但秦国方面的损失似乎更大。
根据秦国现有的文献《秦国书.白起传》记载,此战损失结果如下:天封高手一百二十五名、地锁九重高手一万三千名、地锁五重士兵两万一千名,地锁三重士卒及民夫多达七万余人。
而赵国此役,虽然可以算得上是损兵折将,但损耗的不过都是自己国内的“劣质产品”,精锐虽有伤亡,但也不算特别惨重,只要修养一段时间就能够缓过来。
而秦国最大的损失是:大宗师嬴驱因搏斗中,多年累积的重伤与赵国大宗师所下之剧毒同时爆发,最终不治身亡,临终前推荐了嬴朐作为新一任的大宗师人选,随即陨落。
白起终因此事而被削去军爵,进而被赐死。。
此战之后,秦国伤筋动骨,足足四十年没有再发动过大型对外战争,只能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继续蚕食韩国、魏国的领土。
秦昭王最终带着这场战争的悔恨与耻辱踏进了自己的棺材里,由专业老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但不过两年,安国君便离奇死亡,按照《秦国论》的记载:居二年,王暴死,子楚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