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黎人疑云(1/2)
刘三悠悠醒转,入目尽是葱茏林木。挣扎欲动,却发现自己臂膀酸麻,手腕处更传来火辣辣的痛楚。
“救命啊!杀人啦!”回想起鱼叉那冷冷的眼神,顿时让他亡魂大冒,拼了命的大声呼救起来。
对方将他打晕之后带到这山林深处,显然不只是教训他一顿而已。
鱼叉此刻刚到林边,闻声暗暗叫糟,全速赶回,仍然迟了一步。
如何处置刘三,让他着实有些犯难。
他对林生心存歉意,可却不可能长期看护其家眷,留下五十两银子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
可刘三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特别是对方离开时丢下的那句话,更让他左右为难。
他不是没有杀过人,可自认那都是罪无可恕的海盗,杀起来自然毫无负担。刘三这样的地痞无赖他自然见过不少,偶尔也会出手教训一番,可却并没有因此取其性命。
说到底,这样的人虽然可恶,却也掀不起大恶,罪不致死。
然而,一旦放过刘三,日后其必然会不断骚扰小莲母子。家中没有壮年男丁,这对可怜人的境遇可想而知。
无奈之下,鱼叉只得将刘三绑在这林中僻远之处,亲自到附近的村子打听一下刘三其人。
虽明知这种人向来谎话连篇,口中所云“八十老母需奉养”之辞多半是逃脱伎俩,可鱼叉并不敢草率决定。
鱼叉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也绝非滥杀无辜之辈。该杀的人绝不手软,不该杀也不会随意杀害。
这一番调查下来,足足花了一两个时辰。加之因担心自己力道过大,只是普通人的刘三不一定承受得起,下手自然就不怎么重了。
刘三提前醒来,让他略有些心慌。虽然经过多番询问,已经让他下了灭此一害的决心,可若是因此而暴露,少不了会带来诸多不便。
相距尚有百步,一个粗犷的声音在林中传来:“吵吵吵,你小子鬼叫个啥!”
附近居然真的有人。
鱼叉微感意外,隐入茂密的枝叶中,居高临下静静观察。
为了避人耳目,鱼叉刻意将刘三带到这远离村子数里外的密林中。哪料人算不如天算,其呼救声还是引来了其他人。
这下事情就有点棘手了。总不能为了杀个刘三,再把无辜的路人也一并灭口了吧。
虽然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可鱼叉自问实在做不出这样的事来,只好伺机而动。
一个矮壮的男子从林中窜出,赤足短衫,背弓挎刀,一副猎人打扮。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人,打扮类似,却并没有跟随其脚步,反而左右分散查探。
黎人?鱼叉微微皱眉,三人动作敏捷,林中游走毫不费劲,一看便知是黎人中的打猎好手。
陵水、万州两地本就有不少熟黎居住,附近的五指山、黎母大山更是黎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每逢大集之日,附近的黎人也会成群结队出现在集市上,用黎族的特产换取各种生活物资。
因为虎爪的关系,鱼叉也认识不少黎峒之人,其中甚至有些是黎母大山深处的生黎。
仅靠鱼叉一个人,养活一村并不容易,所以偶尔他也会用一些海产换取黎族的黎锦、沉香等特产,再转手卖给行商赚取些许利润。
这三人的装扮和口音,应是生黎无误。这让鱼叉暗生疑云:生黎多居深山之处,距离这里最近的也有五六十里,且明天就是除夕之日,他们实在没有理由出现在这里打猎。
见救星出现,刘三大喜过望,连忙喊道:“哥大,快救救我,有强盗要害我。”
黎语属壮侗语族,与汉语略有差别,定语倒装语法便是其特点之一。附近便有几个熟黎村,刘三倒也说得出两句。
“美运气不好喽。”那个黎族壮汉走到刘三面前,拔出刀子,一刀就捅进其胸口:“下辈子别这么吵了,要坏了赛的大事,留你不得。”
美,是黎族对汉人的称呼,是客的意思。赛则是自称,意思则是本地人。
救星变杀星,刘三嘴巴被对方捂住,半点声音都发不出,只能瞪着眼睛急促呼吸,眼中尽是惊恐和疑惑。
黎族壮汉显然不是生手,虽只一刀,却精准命中要害,抽搐几下之后,刘三再无半点声息。
确认刘三已经死透后,壮汉似乎只做了件微不足道的事,在尸体上擦干净刀上的血迹,一边收刀回鞘,一边对左右两人道:“附近好像还有人,你们在这等会儿,我回去报告峒主。”
一切都没有逃过鱼叉的耳目,他并不介意生黎猎人替自己解决了一个麻烦,却不得不对这一切生出好奇。
黎族是百越中骆越的一支,自秦始皇南征百越起,居住地便不断南迁,琼州遂成其主要聚居地之一。
琼州虽悬于海外,也非治外之地。
汉在琼州设珠崖、儋耳两郡,其后历朝不断加强统治,唐时已有五州二十二县。到了明代,更在此前基础上广设巡检司及千户所。
经过多年发展,汉人不论从人口数量还是所占据的土地上,都远远超过了黎人。沿海及稍大的平原地带几乎遍布汉人村镇,被汉化的熟黎夹杂其间,生黎只能远避大山深处。
矛盾在所难免。
事实上,从汉代起,黎族的起义就从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双方实力悬殊实在太大,每一次起义最终都被平息,黎族的控制范围也随之不断缩减。
黎汉杂居日久,从宋朝起,很多时候起义的并不单是黎人,不堪忍受盘剥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