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小小的五大夫(1/2)
两军之间务必相距两三日之内的路程,以便围后至少两路人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前来救援。
两军之间需每日通报各自军情,每占一城则派兵至少五千守卫城池,用以肃清城周隐去的小股戎兵。
各路大军进攻时只带两周可以使用的粮草不设置粮队,所以各路大军无论胜败务必于一周内进行完毕。
届时巩固夺回的土地内各处城防,再调拨粮草囤积前线。
如此周而复始才能达到逐步蚕食被戎人占领土地的目的。
而且戎军毕竟人少,新招募的兵士战斗力不足,所以这一阶段戎军见反攻大军气势如虹,不大可能会与齐楚数十万大军正面决战。
他们极有可能会选择当初在秦岚郡击溃左将军方帅时的策略,用骑兵突袭大军身后,袭扰粮道,夺取粮草。
但如果按照我的计划实施,那他们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只不过数十万大军北伐,并非纸上谈兵那么简单,所以必须要有人坐镇中枢指挥,此人统领两国联军,务必要将一切行军用兵的时间进程都安排的严丝合缝,否则一个不妥就会让戎人骑兵钻了空子。
......”
樗里骅面色冷峻的侃侃谈论着自己的想法,而萧文考也明白了樗里骅的意图。见他不为秦国争取援军反而为齐国收复失地出谋划策起来,萧文考不免心中感激之下目光复杂的看了樗里骅一眼后缓缓坐了下去。
樗里骅的一席话自然让阁中众人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原本众人都对楚军北上抱有十分乐观的情绪,觉得只要楚军一出,那无论是收复齐国还是秦国不说水到渠成,手到擒来那么简单,但也是极有可能能够实现的事情。
所以他们才敢将秦国赵之海等人拒于门外,不想让他们参与北伐收复失地之事在从中取利。
可是今夜宴席上,赵之海与樗里骅先后的一番分析又让诸臣从盲目的乐观变为了极端的悲观,特别是赵之海在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办法对付戎人之后,这种悲观情绪一度达到了极点。
可此时樗里骅的一席话却让众人闻之心中又升起了一丝希望。虽然他们听的清楚,樗里骅也对这番作战计划的难度特别强调了一通,但有办法总是比没有办法要强上许多的。
一时间,阁内再次议论纷纷了起来。每个人都与身旁的人就樗里骅提出的办法在逐字参详,仔细的推演了起来。
不多时后,只见蜀国刘执身旁一名圆脸中年人向樗里骅拱手问道:“樗里将军,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樗里将军是想让我们共同推举出一名统帅来统御天下全盘的战事,就如同当年王河少师那样。
是也不是?”
樗里骅皱眉看了看那说话口气颇为不善之人,微微点头说道:“这位大人理解的不错,樗里骅本意是想推举出齐楚联军的统帅,但如果有人能够承担天下抗戎的责任,那也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他刚说罢,那人微不可察的看了一眼身旁的刘执,立刻郑声说道:“我蜀国虽然国小
言微,但却不愿有人对我国内政指手画脚。更不愿有外人参与我国内抗戎兵事。
所以我们不愿参与选帅之事,也不愿意接受选出的大帅统领,至于其他的事情只要不涉及我蜀国,那我们倒也再无异议。”
此人话音刚落,就听赵之海冷笑一声说道:“蜀国有此国策倒也没有出乎老夫的意料之外,想当年我麾下王敏将军率领数千残兵欲要退入剑阁,但贵国守关大将却见死不救眼睁睁的看着王敏将军自刎身死,数千秦军兵士或跟随主将自杀殉国或转身杀入戎军阵中无人生还。
当时那守剑阁的将军就是严叔段严司马吧?”
严叔段闻言浑身一震,慌乱间他看了一眼身旁毫无动静的刘执之后,口中磕磕绊绊的说道:“赵,赵大人。当初王将军来时,他的身后尾随了近万的戎军,那声势甚是浩大,所以.....”
“所以确实是本相国下的令,不许严司马打开关门的。
我蜀国几斤几两各位恐怕比我刘执还要清楚,那戎人南下时我若打开城门放王将军入关,保不齐会惹怒戎人将战火引到我蜀国来。
所以无奈之下我们才采取了下策,虽然害的王将军自刎而死,但也保了我蜀国不被戎人攻击。
诸位要是觉得我蜀国做错了,我刘执可以代表蜀国向诸位认错。赵大人要是恨我,那我刘执也甘愿被赵大人打骂出气。
但是,如果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事情,那我蜀国仍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老夫知道你们此刻都已经心下愤懑,觉得我蜀国不识大体,觉得我蜀国自私只知自保。但我蜀国这五百多年来夹在强秦、霸楚之间,能存活至今又岂是凭口舌之欲,凭一腔热血得来的吗?
纸上谈兵谁人不会,但我蜀国七百万百姓生死可不能由我刘执上下嘴唇一碰就能决定的。所以今次大战,我蜀国的态度与底线只有贡献百万担粮草而已,除此之外一切战事恕我蜀国概不参与。”
刘执坐在案几后,在说这些话时面色平静,仿佛丝毫都没有愧色。但就连赵之海也明白,刘执和萧文考一样,只是说了该说的心里话而已。
这些心里话让人听之虽然不快,但仔细想后却也是充满了各种的无奈。说来说去,今日之议,各国还是在为各自的利益不断地斡旋与争取着,所以他们又何来对错之分呢。
即便如此,赵之海还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