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三国之王者降临》

小小书屋网(77shuw.cc)

首页 >> 三国之王者降临 () >> 第一百零四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shuw.com/186767/

第一百零四章(1/2)

只是,之前他们还想着矜持一下,想让朝廷主动来寻他们。以此来抬高身价,从而获得不错的位置。谁曾想李傕等人正忙着争权夺利,哪里顾得上他们。结果他们等来等去,好消息没等到。却等来了杨奉叛乱,兵败被杀的消息。这下韩暹等人就吓坏了。哪里还敢主动去请降。万一李傕以为自己等人与杨奉有勾连,要拿自己的人头泄愤怎么办?

正是忐忑发愁的时候,谁曾想徐晃又亲自找上门来。对于徐晃,他们还是比较信任的。最起码徐晃他们熟,总比相信一个从来没打过交道的外人要好吧。

很快,韩暹、李乐和胡才就接受了徐晃的建议,全体出动,向太守李利投降。一开始韩暹觉得向河东太守投降是不是不太好。他们起码也得向朝廷、李傕投降啊。向李傕投降,可能安排的官职会大一点,向河东太守投降,人家就是个二千石,能给自己安排个什么位置?

徐晃一番话,就很快打消了韩暹的幻想:“当初杨将军率部归降时,李将军不过一校尉耳。如今李将军开府治事,总揽朝政。又岂会亲纳诸位?”快别做梦了,以你们这点实力,李傕身份贵重,他现在还会抬眼皮子看你们?敢有不从,大军一到,立为齑粉。

“我家太守乃李将军亲侄,执掌河东一郡,广施恩信,士民争相附之。诸位前往相投,必受重用。”嗯,李利是李傕的亲侄,身份不同,又执掌一郡之地。现在正是缺乏人手的时候,你们去了,差不多就是雪中送炭,总比去朝廷那边锦上添花要好些。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大家也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行,韩暹一拍大腿,顿时就下了决定,去安邑投降吧。

当然,决定归决定,待遇总归还是要先谈一谈的。徐晃就带来了李利的意思:“两位若还想带兵,在部队整编之后,可为都尉;若不想带兵,则可为郡中从事。待此事料理完毕之后,朝廷还会有恩赏下来。”

韩暹等人想都没想,就开口道:“我们愿继续带兵,为太守效力。”手头没了兵将,万一那李利途中变卦,那自己岂不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么。

徐晃微微一笑,也不去揭穿。谈得差不多了,徐晃就准备回吏们,前来接收人口、账簿。

韩暹他们要求带兵,李利也没拒绝。带就带咯。白波谷军民一起二十余万。可战之兵不不过万余。其他都是起哄打酱油的。

所以白波军在对付与他们同样出身的百姓的时候,无往不利。碰到像凉州军这样的硬角色,那也就只能服软了。

对于这样的军队,李利从来不会担忧。更何况,粮饷都掌控在李利的手里。他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么多人,可把卫觊等人给忙坏了。所有人,都会重新登记造册。然后根据籍贯的不同被打散,安排到李利的田庄里面去。

百姓你真的不能对他太好。如果无微不至了,他就会认为这是应该的。而且,很多人,只会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一点利益。而会忘记当初你对他的好。也顺带着忘记他以前所吃的苦受的痛。

李利就受过教训了。他招募四方流民。给田种,免田租。日子好起来了,就有人纠集起来闹事了。说要回原籍去,要讨回自己原来的田地。

你走就走吧,还要带着大伙儿一起走。有一伙杨县的,就纠集起百来人,一起跑了。跑回杨县去了。回去了却发现,自家的田地被官府(李利)给占了。于是就向官府告状,拿出以前的文书证明出来,说这地是自己的,要还给自己。

官司打到李利跟前。李利不由勃然大怒。这地不是他占的。他是从盗贼手里抢回来的。凭什么他就要还?

有本事盗贼打过来的时候,你们别跑自己去守住啊?那伙人又不依不饶的,说剿匪抓贼是官府的责任。

胡搅蛮缠的弄得李利十分头大,本来还想补偿一二息事宁人的。结果那伙人又大肆宣扬鼓噪。贾诩知道这事之后,就来劝李利,说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有很多。要是这次把田地归还了,只怕下次前来讨要的人会更多。如此一来,河东的大好局面,只怕就要立时崩溃。太守你现在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给地方住、给田地他们种,除了让他们纳税给朝廷之外,并无其他苛刻之政。他们竟然还不知足,这是意欲何为?

天下间,不知道多少人流浪在外,横死于山野沟壑之间。尸首都喂了野兽。魂魄不得还乡。太守你已经是仁德无双了,对于此事万万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杀鸡敬猴。把事情给压下去。不然,这河东,就镇不住场面了。百姓的心思多了,就不会老实种田了。这会影响到河东的大好局面。

李利听完贾诩的话之后,立马醒悟过来。于是便让人把带头闹事、闹得最凶的几个抓了起来,当众斩首示众。血淋淋的事实,让那伙人立马安静下来。然后老老实实回去种田去了。

通过这起事件,李利又学会了许多。很多事情,你不能光看它表面是对是错。是正义还是邪恶。要看它是否有益于自己的事业。有益于大局的稳定。如果是,那么错的也是对的。如果不是,那么对的也是错的。

这起事件之后,河东各地田庄的百姓,又重新分配了一次。尽量把户籍相同的人都分散开来。这会官话只有读书人和做官的人会讲。百姓哪怕是一个郡的,也是各县有各县的口音。这样让他们分散之后,许多时候言语都不通,也就没了串联闹

状态提示: 第一百零四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