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做顿饭,抽一顿(1/2)
因为吃饭问题,独孤武挨过揍,那是前世四五岁的时候,不好好吃饭,被爸妈打过几次,但是因为自己做饭挨揍,他从未经历过。
好心好意做了顿早饭,还要挨揍,这上哪儿说理去。
独孤武转身欲跑,老爹竟也没追,站在屋子怒道:“你跑,你今日跑出这个门就永远别回来,老子就当没你这么个儿子。”
老爹在气头上,说的是气话。
独孤武很想这样安慰自己,但是看老爹神情,独孤武知道自己如果真跑出了,老爹真会不认自己这个儿子。
尽管才认识一个月不到,但总归是父子,难道还真跑出去?
心里纵然有有天大的委屈,在老爹这句话下也谈不上委屈。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老子打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老爹揍自己也事出有因,反驳老爹只是下意识的行为。穷苦人家出了一个败家子,那是要命的事,要的还是全家人的性命。
道理明白,要不然独孤武在做饭的时候也不会纠结那么久,只不过想到不久之后,自己能让这个家富庶起来,才将糠麸给除去的。
“爹,您打吧,孩儿不跑。”
独孤诚似乎下了狠心,抽在独孤武屁股上的藤条很重,最初几藤条下来便感觉到了钻心的疼,之后便感觉屁股一阵发麻,感觉到了肿胀。
保护弟弟的大哥也挨了两下,藤条抽在手臂上,瞬间出现一道血棱,母亲连忙拉着大哥才免去了大哥的皮肉之苦。
母亲很疼爱小儿子,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不含糊,昨夜独孤武说自己要经商,母亲没拦着夫君抽儿子,今日儿子败家了,母亲也没拦着。
独孤武被好抽一顿,汗水像似不要钱的珍珠连串的从脸颊滑落,估计独孤诚抽累了,这才放下手中的藤条,让大儿子扶着独孤武去了房里。
大哥出去后不久,母亲端着一碗稀饭进了房,看着趴在床上的儿子叹了口气,将陶碗放到独孤武嘴边,用筷子喂着独孤武。
“武儿,娘知道你心里委屈······”
独孤武打断道:“娘,孩儿不委屈。”
认为儿子嘴犟,母亲又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你别怪你爹,眼看就要过冬了,咱们一家四口就指着家里的那点粮食,家里的腌菜也是留着冬天吃的,娘知道你不喜欢吃野菜,但是家里穷,没办法,委屈你了。”
母亲说着说着,流下了泪。
独孤武连忙道:“娘,孩儿真不委屈,孩儿明白,孩儿一定能让爹和娘,还有大哥都过上好日子。”
抬起手,打算替母亲擦擦脸上的泪水,又放下了,到底不是五六岁的小孩子,心理年龄快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委实做不出这样的举动。
“不委屈就好,你自己吃吧。”母亲变脸比翻书还快,将手中陶碗放在床头,出去了。
独孤武愣了老半天,就这演技,妥妥的影后啊,去奥斯卡拿个小金人都没问题,难道古代平民百姓都这么会演戏,不是说只有官场上的老爷们才会演么?
见妻子走了出来,独孤诚问道:“那臭小子明白没?”
张氏莞尔一笑,走到桌边坐下,怒道:“儿子可比你个憨货晓事,刚才还打算给我擦眼泪来着,估摸着年纪大了有些不好意思。”
母亲姓张,叫幸娘,往上数三辈儿都在正阳村,算是正阳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张氏是张家独女,从小就被当成了男孩子养,脾气便暴躁了些。
老爹怕母亲,或者说爱到怕,却与这无关。
当初来到这个世界的独孤武觉着家庭地位有问题,毕竟古代不比现代社会,男人才是一家之主,女人不管在外在内都要看男人的脸色。
所以,独孤武曾问过村里的一些人。
据村里人说,老爹当年逃难来的正阳村,在正阳村没有田地的老爹得要找一门营生过活,所以当年便拜了未谋面的外公为师,老爹制槊的手艺便是从素未谋面的外公那里学来的。
好多人都说老爹当年拜师学艺其实是为了母亲去的,年纪与母亲差不多大的中年男人们说起这段时,脸上总带着惋惜和后悔······当然更多的还是对老爹的怨气,若是没有老爹来正阳村逃难,他们便有很大的机会娶到母亲。
老爹拜外公为师学艺,后来便顺利成章做了张家的上门女婿,毕竟孤身一人的老爹也就配做个上门女婿了。
按理说,独孤武与独孤文兄弟俩是要随母姓的,不过母亲坚持才让兄弟俩跟着独孤诚姓,这才是老爹一直爱到怕母亲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说是原因之一,自然有其他原因。
张家是制作马槊的,马槊是当下将军们最常用的兵器,想也知道张家的家传武艺有多高了,大哥的武艺便大部分来源于母亲的教导。
简单来说,老爹打不过母亲。
话说回来,母亲的家庭地位高不假,但您的声音这么大,让屋里的儿子情何以堪啊,这样真的好么?
趴在床上的独孤武有些郁闷。
屋外的话还在继续,独孤诚似乎心中还有些怒火,“晓事个屁,他若晓事便不会如此败家了。”
端起桌上的稀粥喝了一口,尝了口腌菜,独孤诚笑道:“不过这小子的厨艺倒是不差,这米粥配腌菜倒是美味,比你做的饭食好吃,难道家里的书中还有教人厨艺的书?”
独孤武从小读书,从未下过厨,突然给他们露了一手,独孤诚有此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屋里的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