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战略转移(1/2)
话说汉军战事吃紧,主帅赵信都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就在阵地即将崩溃之际,苏建带着三千人马驰援,才堪堪稳住阵脚。
汉军本次出阵,以卫青为大将军,坐镇中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原本部署是让赵信和苏建合兵一处,向前挺进。二将合兵后有诸多不便,仍旧各领各部,行进路上随时保持联系。
也是这场战斗发生得太快,从赵信和匈奴部接战,到苏建增援赶到,前后也就不到两个小时。匈奴人此战的效率和战斗决心,也是大大地超出了两人预料,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情况紧迫,赵信和苏建带着各自的参谋在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匈奴人什么情况?”苏建刚到战场,还不了解情况。
“先前不知是匈奴哪部,与我遭遇。虽然对方人多,经过几番战斗,我军还能略占上风。突然间匈奴大单于伊稚斜率主力将我们包围,我部差点全军覆没。幸亏苏将军及时赶到。”赵信也简要地介绍了情况。
“翕侯接下来打算怎么办?”苏建虽然和赵信同样是将军,但赵信爵位高,还是一副以赵信为主的样子。
那时候民族之间也并不是死敌,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赵信自降汉以来,也是屡立战功,打下赫赫威名。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匈奴祖先也是我华夏后裔,与汉朝的人同根同源。所以,苏建不会因为赵信不是汉人而低看几分。
“大单于兵精马壮,不是我等可敌。大将军苦苦寻找匈奴主力,想要一战定草原,如今却被我等在这里遇上。我已派人向大将军传信,怎奈大将军距离尚远,怕是来不及赶到呀!”赵信其实也是有勇有谋的一员虎将,只是面对如今的危局,只有神将才能应对,可惜他不是。
赵充国或许是,可惜现在只是一个兵。
神将的意义,就是无论遇到怎样的危局,只要他在,大家都相信会稳赢。
“来时路上有座山,山上草木颇丰,不如我们且战且退,到山上扎营,等候大将军增援。”见赵信不说重点,苏建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信低头沉吟,也不言语。
这时,阵中一阵嘈杂,苏建望去,只见一人一骑从匈奴阵中而来,依然是在弓弩射程之外立住,道:“翕侯,大单于命我再来问你一遍,降还是不降?”
见阵中无人应答,片刻之后策马离去。他也怕万一再飞来一支冷箭。
赵信低头不语,面色阴沉不定。
苏建见状心里一阵突突,心想:“这赵信莫不是当真要降?”当下也不敢出声,心里默默盘算着应对之策。
“将军,匈奴兵又来了!”传令官火急火燎地跑来报信,等着赵信下令。
“戒备,准备接敌!”赵信不再犹豫,传出军令。
转头又对苏建道:“苏将军,我看这伊稚斜是想全歼我们。半日就打了四次冲锋,为我们出征匈奴以来前所未有。现在军士们疲惫不堪,经过几次战斗,士气也有所下降……”说着,一阵沉默。
苏建在一旁越听越是心惊,不知道赵信想要干什么,只是心里感到很不对劲,手悄悄地按在了刀柄上。
赵信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继续道:“这次匈奴冲阵,怕是我们难以抵挡。战斗开始后,苏将军不必有所顾忌,时机合适,我们便分兵率部突围吧!”
苏建听罢也不知作何感想,心情复杂之极,朝着赵信抱了抱拳,道:“翕侯保重!”
赵信也抱拳道:“苏将军保重!”
说罢,二人转身出帐,各自集结人马,准备和匈奴人决战!
对他们来说是决战,对匈奴人来说也就是一次冲锋而已。
刚才的战场已经尸积如山,犹如一座小城墙,影响骑兵冲锋。这次匈奴人选择迂回到汉军侧翼再向里冲锋。
汉军自然要相应地作出调整。
不多时,匈奴骑兵再次赶到。这匈奴人多势众,每次来的都是新鲜血液,体力充沛。
汉军经过一上午高强度的战斗,早已筋疲力尽,完全是靠着意志力在苦苦支撑。
战斗惨烈至极,已经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前线战斗刀剑争鸣,血肉横飞。已经打得毫无章法可言,只是一味地乱砍乱劈,双方也早都杀红了眼。
到底还是汉军装备占优势,仗着刀利甲坚,再一次将匈奴人斩杀了个干净。
不出意料,第二队匈奴人接踵而至,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马大舌和罗杰夫对视了一眼,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绝望。
什么穿越光环,什么建功立业,什么封侯拜将,重要吗?
比能吃饱穿暖重要吗?
比能活到明天还重要吗?
汉军已经连防线都组织不起来,稀稀拉拉地站在阵地上,匈奴骑兵不再有阻碍,直接透阵而过,战斗变成了屠杀!
马大舌和罗杰夫闪转腾挪,两人并肩而战,一次次地把对方从匈奴的铁骑下拉了出来,身上也多处负伤。
马大舌和罗杰夫在这炼狱场中欲哭无泪,一次又一次地拼命地躲闪着。天知道什么时候一不留神,就一命呜呼了!
身边不断地有汉军倒下,又不断地匈奴骑兵落马。
即便是这样,仍然有重伤的汉军倒在地上,拼死砍断马腿。有陷入绝境的汉军,奋力跃到马上,朝着匈奴人的咽喉咬去。
拼死的反击,也给匈奴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这队第一次冲破了汉军阵地的匈奴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