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回家(五)(1/2)
接下来的几天,李承清查盘点了自己离开这两年后李家的账务情况。有《移魂大法》在手,李承只需要单独召见几处产业的管事和管账先生就可以了,不需要看懂如今的账本,就知道了一些人在账本中的猫腻。李承离开的这两年期间,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掌柜那样看得清本质的,等他们清醒后,李承将他们自己“供出来”的猫腻点出来,最后将这些人处理掉,简单高效。
同时县里的其他势力并没有表现出亲近的意思,只有平时有来往的几家派来了心腹管事上门恭贺了一下。李承并不恼,仔细一想也可以理解,在这个敏感的时间段,县里的势力为了安全考虑,保持礼貌的距离就可以了。
因为这两年期间,李家的产业靠着城主府和雉阳武馆在背后站台,才能够生存下来,所以李承将自己当年埋在后院的匣子挖出来后,回了这两家势力一份很重的厚礼,一家一只玻璃杯。
玻璃杯通过县丞丁卯送到了曹庆的手上,曹庆屏退了所有服侍的下人,手里把玩着这只玻璃杯,内心中充满了挣扎,要不要将这件宝物上贡。结合曹离从李承那里打听到的说辞,曹庆对李承跟曹离说的话从原本的半信半疑变为了完全相信。
这雉阳县所处的南阳郡,可以说是整个中原交通枢纽之地,紧靠着汉朝司隶、魏国许都、陈国襄阳三个大国都城,在和平时期繁荣的商业异常繁荣发达,这就意味着曹庆对于宝物的见识和眼界不是那种普通三流县城的贵族可比的。甚至江东五国的诸侯在宝物上的眼界都不一定比得上曹庆,所以曹庆可以肯定这件玻璃杯作为宝物的价值:属于上等宝物之流,但是入不得国宝奇珍,可以参考珊瑚、宝石、夜光杯等等。
所以曹庆推测,这只玻璃杯应该是李承从师门带出的宝物,再结合李承的说法以及曹离的说明,曹庆对李承背后的师门有了一些认识:
李承的师门是隐世门派,在江湖上名声虽然不显但是底蕴深厚,李承的师傅很有可能是一名一流巅峰高手甚至是绝世高手,因为只有这样的功力才能够超然于外,能够保住门派中有比玻璃杯更加珍贵的宝物,否则的话也不会同意李承这个弟子将玻璃杯拿出来。
另一边的雉阳武馆,伏安也是在同样把玩着李承回礼的玻璃杯。因为李承和曹离的对话是在大街上发生的,所以很快就进入了各大势力的耳中。伏安也得出了李承的师傅至少是一个一流巅峰高手甚至是绝世高手的推论,其中可能是绝世高手的概率高达八成以上。
伏安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除了和曹庆一样从宝物的珍惜度来判断外,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李承的师傅能够帮助李承吸收朱果,最后还成功保住了李承的性命。
从李承短短两年时间就达到了二流高手的结果反推,这朱果若是使用正确的炼化方式是有可能直接冲击二流巅峰甚至是一流高手境界的。所以可以想象的到,李承当时错误服用了朱果后,朱果瞬间爆发出的灵气量有多么恐怖。而李承的师傅,其功力不管是能够压制住瞬间爆发出来的灵气也好,还是能够护住李承经脉,将这些灵气导出体外也罢,其功力等级绝对是当世顶尖的层次。
目前整个江湖上,为世人所知的最顶尖的那一拨武者都是一流巅峰的高手,数量不超过三十,其中并没有一个属于独行侠或者所谓的神秘门派。
“看来需要想办法从李承那里多收集收集这个门派的信息了。”伏安打定主意,将玻璃杯重新装回盒子里并藏好,随后派人发出请帖,请李承到武馆赴宴。
李承如约赴宴,毕竟李承对雉阳武馆的感情还是不一样的,这里是他武学启蒙的地方,加上伏安和元习对他确实是真心实意,与王家截然不同。所以虽然李承如今的成就可以说是完全超过了伏安和元习,但是在他的心中,对两人只有感恩之心。
“贤侄一别两年,长高了也长壮实了。”伏安热情的拍着李承的肩膀,将他拉入了席中,坐在了自己右手边的位置。
整个雉阳武馆的高层及核心中层全部都到了,其中包括元习。
酒过三巡之后,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开始关心起李承这两年的生活情况。
李承只是含糊的以每天练功加做杂活就给敷衍下去了。
伏安看出李承的回答是滴水不漏,一点也得不出有用的信息,只好另寻它法。
看着酒宴中央表演舞剑的武馆弟子,伏安计上心来,既然李承不肯透露一些师承来历,那伏安只好通过交手,了解下这个隐世门派的武学风格路数,看能不能从中看出点什么。
于是伏安乘着酒劲,通红着脸,大着舌头向李承提出了切磋的要求。
李承有着真元打底,这个时代的低度米酒根本就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不过李承考虑到自己以后在江湖上总是要出手的,与其藏着掖着惹人生疑,不如借魏墨的渠道散发出去。所以李承在赴宴之前就考虑到了切磋的可能性,并做好了应对预案:《太极拳》和《太极剑》。
挑选这两门功法作为李承师门的招牌功法,也是李承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首先,《太极拳》和《太极剑》的武学理念是这个时代从未出现过的,这样就避免了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其他的武功要么效果过于惊世骇俗,要么可能和其他门派的功法效果相近,引起误会。
其次,《太极拳》和《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