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当备胎(1/1)
这次推荐上大学是属于第三批工农兵学员招生,国家决定要进行文化知识摸底考试。我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复习,心想,凭老底子考吧,考得好不好听由命。
南岭公社共有四个名额,两位知青,两位农村回乡青年——乔洞村有三位,即我、朱顺玲、黄深秋,隔壁大队有一位姓陈的男同学。我们四人相约,一起按照通知的时间去湘南县城参加考试。南岭公社到湘南县城唯一的简易公路上,两开一趟班车,我们既没有钱坐班车,时间上也来不及。于是,我们决定清晨出发,走山间路,争取黑前赶到县城。
那,蒙蒙亮,群山满是晨雾,我们四人踏上了山间路,去往县城赶考。我们跋山涉水,路上的石头、沙子让我们吃尽了苦头,脚被鞋里的沙子磨破了皮,肚子饥饿难耐,因为只吃了一点开水泡饭当早餐,胃里早已空空如也。一路上,我们只能喝一点山泉水,勒紧裤腰带。
正在举步维艰的时候,一名年轻人开着一台空荡荡的拖拉机经过我们面前,他是到所市村拉水泥的。所市村离县城只有30多里路,于是我请他带我们一程。年轻人好话,招呼我们上了拖拉机。
拖拉机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发出突突的声音,震撼山谷,沙石直掉我们的头顶,有几次还险些冲下悬崖。我们害怕了,于是急忙喊停,宁愿走下拖拉机,继续步校看着年轻人开着拖拉机乐呵呵的走了,我在想,他可能也是不想搭人,怕出安全事故呢。
接下来,我们四人走走停停,轮流讲笑话来鼓舞士气。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笑话是:一个农民因为视力不好,把“湘南县人民银斜读成了“湘南县人民很斜,将“塔洞公社人民支斜念成了“塔洞公社人民又斜。我们一路笑笑,忘却了劳累和饥饿,终于在黑前走到了离县城七八里路的地点——岭脚。
站在岭脚向县城望去,零零星星的灯光开始点缀夜空了。至此,我们一共走了约八十里山路,用了整整12个时。1973年的8月,全国招生的大学陆续将大红色的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同学黄深秋收到了省外一所大学录取通知,而我心神不宁:自己会收到某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吗?如果收不到,我将往何处去?
这一的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我在离公路不远的田里插着晚稻秧。我抬头看看即将落山的太阳,顺便瞟了一眼旁边,一辆响着铃的自行车路过,那是公社邮政所的邮递员正驮着绿色的邮包,用力蹬着自行车去往公社方向。我不由得激动地默念着:老保佑,里!
成败在此一举,我的心都跟着邮递员的身影走了。
约摸过了半个钟头,大队支书拿着一个文件袋走来,他看见我在田里插秧,就向我招手:“黎湘江,你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我立刻三步并着两步,从水田里跳到田埂上,用潮湿发颤的手展开通知书:“黎湘江同学,你被录取到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一瞬间,我就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夕阳、山水、劳动的人……一片诗情画意!
我欣喜万分,高扬着通知书,朝大家喊道:“乡亲们,我不插秧了,回去做准备了!”
水田里的人们都对着我露出了笑容。
晚上,我哪里睡得着?翻来覆去地想着,要把准备好做柜子的杉木还有杉木板送给黄深秋同学的父母,把好锄头以及除草的一些工具送给谢伯,把锅子、勺子、铁鼎送给黄嫦家,把剩下的柴送给其他人……我干脆从床上爬起来,把各种器具洗干净,分类放好,明一早就送出去。
第二,我收获的是好朋友们送给我的日记本和圆珠笔。伙伴们请我在这家吃一餐,那家吃两餐,简直吃遍百家饭。
第三,我挑着行李离开了艰苦劳动长达四年半之久的生产队。我曾经日思夜想的离开农村,但真的离开了也有难舍之情。再见了,落户插队的一切!相信有一我会衣锦还乡,重游故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