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内(2/3)
韩琦确实越来越有点敬佩官家的思路了。
几百份奏本,首先经过书吏阅览后,按照衙门职能分类。涉及兵部的归兵部,涉及吏部的归吏部,该是工坊城的送到工坊城,该是市易寺归口市易寺。
然后,有朝廷各衙门有司,开始按衙门职能分工。比如兵部,武备还是职方,驾部还是库部,各自把涉及各司的奏本带走。
若是搁以前,这些衙门可能直接就把这些奏本丢一边了…~各衙门有约定俗成的处理政务习惯,不管怎样的奏本,对于那些衙门官员而言,根本就懒得看。
现在不同了,监察官巡视,不停的追进度,必须在大朝会之前,完成所有奏本的答复。
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担其责。这就是朝廷大朝会奏本处理流程。
书吏解决不了的,上报郎中,郎中超过权限的,由侍郎决定,再有做不了主的,衙门主官处置。
最后,需要多部门配合和协调沟通的奏本,由各衙门主官整理摘录后,统一向内阁呈报,由内阁议事逐个解决。
别看是可能会有五百多份奏本,首先提交的时间不同,每日各衙门书吏接到的奏本也就十几几十份。
再分到衙门有司,再往上传递…~如此下来,每一位官吏手头上的奏本多不起来,甚至平均每一位朝廷各衙门官吏,直接处置的奏本都不会有五份。
“爹爹,几百人的奏本,很可能出现大量无用,重复的事务,有点耗时费力了。”
韩琦看了看儿子……不了解其中端倪者,永远不知道官家的流程有多严密。
“忠彦,大朝会的议程与以往朝会不同,大不同。以往的大朝会,是官家询臣工有无奏本,而新制下的大朝会是朝廷答复和解决奏本政务。”
“而在答复解决奏本之前,大朝会还有一道程序,就是由监察衙门公布奏本的情况。”
“比如涉及农桑者几何?奏请兵事者多少?又有多少参政议政奏请农田水利,有多少是关于盐铁茶酒的等等。”
“同时,就如大比一般,朝廷将由各衙门评比出真的有利于国朝的奏本,予以公布。”
“这还不算,朝廷还会按照参政议政的来源地,根据路州府郡县,对奏本的质量进行排名公布。至于雷同的奏本,你应该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你在家里也没必要多待了,召集定州的参政议政,将朝廷要求重申一次方为正事。参政议政是有任期,可并没有说任期内不可以免除。真要不称职了,监察衙门可不容情。”
想来朝廷的要求,过几日应该都清楚了。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朝廷还真不担心。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国朝的官员,没有谁认为就比别人差,抄袭奏本的可能性几近于无。
只不过朝廷评比奏本的措施,才是各州府郡县该操心的。
如果说大比比的是个人,那么大朝会公布奏本比的就是一个州府的治政和务实。
这一条,在内阁议事时,几乎没有反对声,是一致通过的。
大朝会奏报的议题,韩琦也没有反对。
原因嘛,是官家在大朝会奏本处置流程中,有很明显的放权意图,层层分工责任到人,这本身就是权利下放的意图。
权利确实是下放了。让不同层级的官员,在大朝会期间,有处理不同层级事务的权利……这也是赵曦的一次尝试,借大朝会奏本繁多的契机,尝试责任到人的政务处置措施。
这样的措施,并不会影响上官对衙门事务的统领,或者说还能更好了解衙门官员的能力。
大朝会,不仅仅要公布奏本,还有公布奏本处置的答复。
奏本要求言之有物,这一点会引导官员他踏实的去了解民生,真正的去处理政务。
对于国朝地方官员的是怎样理政的,赵曦心里清楚。
国朝多年来形成的风气,只要及第了,就算是万事大吉。所谓做官,成了坐官,不需要做事,就是闲混几年,按照磨堪,也照样进阶升官。
赵曦提出的大朝会奏本流程,是用臣工想得到的去鞭策他们去做事。
参政议政是国朝的权利顶层,涉及到国朝的方方面面,谁拥有了参政议政的身份,也不会舍得丢弃。
而奏本的要求,一年一度大朝会,势必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臣工为保住参政议政的位置,而真正的去做事理政。
一环扣一环,从来都是这样推动国朝变革的。
赵曦相信,只要这样实行几年,整个国朝的官场风气会得到大的改观。
至于这第一次的大朝会……赵曦真的没敢抱多大希望。
他是没抱多大希望,可对于那些来参加大朝会的地方官员,却不敢怠慢…~
韩琦跟他儿子所说的那些,没几天就在臣工们之间传开了……这本来就不是需要保密的。之所以没有公之于众,是因为臣工们奏本言之有物本就是应有之义。
但是,对于国朝的臣工,朝廷的这个要求却让他们有点措手不及。
一时间,本来因为大朝会热闹起来的勾栏酒肆,突然一下又冷清了。
州府的主官,都是该州府参政议政的领队,能做到州府主官的位置,谁又想在同僚中丢人?所以,各州府领队要求属官下官们,专心撰写奏本……
赵曦这段时间也在不停的接见臣工,也算述职的一种方式吧。
“官家,棉花再河湟试种已经有了成效,今年就可以大范围推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