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固态电池(2/2)
一个精通材料学、无机化学、电化学、固体物理、工程技术,以及磁性、中子衍射、红外热重核磁、同步辐射x射线等诸多表征分析手段,还要在理论计算领域非常牛逼的团队,才有那么一丝机会取得突破。在化学这个领域,就因为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太多了,还诞生了专门的计算化学学科。
但能力呢?预测两个分子的反应产物,就需要一整天。
一枚能实用的电池内部,有多少分子需要计算模拟?
所以,搞材料特搞笑的一点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成功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失败。
顾松长期放在脑子里断点续算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在现在的产业技术上,能够实现一定幅度改进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现在阶段有成本优势的正负极和电解质材料,还是电池生产的工艺改进细节,又或是电池充放电管理的系统。
对任正飞提出的问题,顾松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
就是这种解决方案看起来……技术含量太低了。
把电池串成电池组,通过系统优化管理,特别有点一根柴不够烧再添一根柴的原始感。
让车子能跑了两三百公里容易,但顾松还有很多其他玩意也要用电池啊。
能源黑科技,就算现在不拿出好的,那至少也要往前跨一步不是?
比如说,运用现在自己强悍到无敌的计算能力,发现一些目前可以比较经济地制造出来的正负极材料,它不香吗?
又或者,全固态电池,它不香吗?
状态提示: 第578章固态电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