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凶名远播(1/2)
秦良玉不认为崇祯自缢是大明的气数,天浪同样也不认为。
“当然不是气数使然,卢忠烈之死,死于人祸,就如同袁督师之死一样。
至于为何是人祸,仅从崇祯三年,八旗二十万大军入关这件事说起。
后金军入关之日,便是京畿之地被八旗兵搅动起一片狼烟之时。
那一战,上柱国变卖家产倾其全部充作军费,跋涉六千里路入京勤王。
之后皇太极被你吓跑了,可朕的那位崇祯皇兄就只赏赐给上柱国一些酒肉和铜钱。
还直娘贼的矫情,赠了你四首诗,自诩平生拿得出手的诗只有五首,单单给上柱国便是四首,那能当饭吃么?
从此事便能看出,如此刻薄寡恩之君王,怎么能坐得稳天下?怎能垂拱而治呢?
他让宁远和宁锦两战,击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三万铁骑的袁督师被凌迟而死;
又把你这位带着不足敌人一成兵力同当世最强骑兵在浑河、广渠门、遵永大捷三场野战歼灭三万满洲铁骑的女军神打发回老家。
还让人称卢阎王的忠烈公真的去见了阎王;
别说做了,朕说起来都觉着揪心啊。
努尔哈赤、皇台吉、阿敏,八大****,罗汝才、张献忠,哪一个不是上柱国的手下败将?
崇祯皇兄莫非是眼瞎?
最后的决战,松锦之战,更是因他的一味催战致使大明最后的精锐尽毁。
广渠门之战明明打胜了,却盲目追击,战死了关宁猛将满桂,直接造成袁督师死后,关宁军将领失去掣肘,无人可以控制。
若不是有上柱国打胜了遵永大捷,京畿之地就变成大宋的幽云十六州了。
且战后他还压制不住京营与各省勤王大军之间的争功。
更是吝惜封赏,致使没有回程军费的各省勤王大军在京畿一带纵兵行抢。
京畿周边的良田大多是庙堂权贵的,遭受了如此大的无妄损失,反而又成了权贵们迁怒袁督师,而齐力将他推下深渊的导火索。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是人祸吗?
人都说朕的另一位皇兄,天启皇帝是个昏君,可是从赏罚分明,任人唯贤这方面,哥哥比弟弟强太多了。
而且一个放权一个揽权,一个能把大字不识的魏忠贤都能用好,一个却把魏忠贤、袁崇焕,一文一武两只看门狗都给烹杀了。
呵呵,明思宗,鞑子给他的庙号,不管他是明思宗还是明烈宗,这一切到了最终成败的结果,便是最终丝毫不留情面地评价吧。”
“万岁可以用以史为鉴的态度来反思自己的皇兄所做的事情,但君君臣臣,身为臣子,只有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臣还是那句话,国虽无道,至死不变。”
秦良玉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甩起缰绳,继续奔向征途。
大军晓行夜宿,一路东行,贵州境内山路崎岖,年迈的秦太保,牵马登山,饥飡渴饮,不辞劳苦。
经过当地土司的辖境内,能如此容易被放行,也全都靠她的斡旋。
她常与地方土司友好攀谈,攀起关系来还都是老熟人。
而且各地土司得见一代女战神,见到伏波将军的后人,几乎就差顶礼膜拜了,当然要让路。
就算不鸟她的血统,大多也会忌惮她的武功。
秦良玉先后灭了四川贵州的两三个土司,可谓是凶名远播。
而马援马伏波在贵州和广西影响极大,对湖广百姓的影响最大,此去一路有马家后人在,不能说不幸运。
大军最终顺顺当当过了镇远,思州,最终踏入了清军三顺王控制的湖广境内。
沅州城下,马停人静,旌旗突兀犹如空谷中卷地而来,战鼓抨击着心跳,一切的压力,都徘徊律动着在空气中向沅州城头守军推送着一bō_bō催心的涟漪。
这是进入湖广辖境的第一仗,无论是四千锦衣卫还是三千石柱军,人数虽少却全都是久经战阵。
就连充任着仆从军角色的侯性,也是输人不输阵。
当然了,他做人一向就是嘴比刀子还快,此时这家伙正骂骂咧咧地给麾下广西军做着所谓的动员。
大军好似从天而降,守军根本措手不及。
明知道只有千八百人的沅州守军根本不足为惧,可正是这样,才是他侯总兵大放光彩的时候。
若是遇上强敌,他肯定只有在天浪身边做配音呵呵哈嘿的份儿了。
两年来,天浪也打了不少次生死攸关的大仗,别说沅州城里由三顺王拼凑起来的乡勇级别的守军,就算是三顺王麾下真正的辽东军,天浪也在全州城外,一战灭了其三成。
就更不需提刘良佐的镶黄旗十万人马了,连何洛会一个固山的满洲铁骑,也一战便被天浪团灭了。
此时的天浪,心态很是超然,放权给秦良玉,是秦良玉打仗太过狠武,拥有无数战功,绕是天浪,在这位堂堂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面前也只是个小学生。
女军神没有资格做三军的统帅,那么还有谁有资格?
其实天浪更感兴趣的不是秦良玉怎么指挥打仗,而是她那么多次单骑破城陷阵,都是如何做到的。
若是单骑陷阵,还容易理解,可单骑破城,天浪就有些想不明白了。
“万岁想让这首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有皇帝在身边,秦良玉还是没有僭越,而是探问了一句。
也许这样的问话,皇帝给予许多要求后,会给一位将军的临阵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