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流镝马惊木曾兵(1/2)
诹访众喊着号子,举着高大的竹束,一步一步向城头推进。城上也知道距离不到,只有零星的箭矢和弹丸射下。但即便如此,举着竹束的士兵仍旧一惊一乍,听到一丝半点的风吹草动就立马蹲下,蹲在竹束后面。
小笠原长政也是彪的很,穿着狩衣,外套羽织,以一副完全蔑视敌军的状态骑在一匹肩高一米三的战马上。轻轻的跃着蹄的战马很是听命的随着太鼓的鼓点前进,带动着小笠原长政的的身躯也上下跃动。
没多久,士兵们停驻在半山腰上。照例开始了完全出工不出力的表演,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的景象不像是在打仗,像是在赶集。
城头上的木曾军也看到了骑在一米三高头大马上不着盔甲的小笠原长政,这么骚包的形象,不想被发现也很困难了。
小笠原长政到没在意城头上敌视的目光,从城的这头奔驰到城的那头,让胯下的战马熟悉了这一段并不陡峭的山坡路,并且能够慢慢的加速奔驰起来。
木曾军里似乎也有精擅弓术的武士,对着小笠原长政就是一记抽射,羽箭如飞鸿,直奔小笠原长政的面门而来。但小笠原长政艺高人胆大,大喝了一句“来得正好!”迎着羽箭岿然不动,等羽箭只差分毫就要射中他时,他居然闪电般地伸手,一下子将箭矢握在手中。
小平太在前世的记载中,曾看到倭寇中有武艺高强的人,可以手接明军射来的箭矢,然后再回射回去。本以为大约是卫所军士兵汰烂,夸大了倭寇的战斗力,没想到原来还真的有这种能人。
而小笠原长政接住射来的箭矢,大笑出声,将箭矢高高举起,讽刺城头的武士赠与他箭矢。
而通过手接箭矢,小笠原长政似乎也感觉到了箭矢在这个距离已经衰弱。所谓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根据戚帅的说法也是倭寇擅使巨弓重箭,二三十米的距离中者必死,但是再远就不济事了。
于是小笠原长政的毫不犹豫的驱策着战马,大声向跟随在身后的仆从喝到:“箭来!箭来!”
侍从立刻递上装有十支长箭的箭囊,他也不犹豫,驱着战马,向城头冲去,完全不在乎城上的铁炮弓箭的威胁。
城上看他冲来,也道了一句来得正好。立刻命令城上的弓箭铁炮对小笠原长政来上一次齐射,梆梆梆的弦子声纷纷响起,然后是伴随着硝烟的铁炮声也轰然炸开。
小笠原长政一下子就沐浴在烟雾与弹雨中,正当城下的众人担心不已,城上的木曾军嘲笑他自不量力时。一声马嘶破空,小笠原长政此刻已经从马上半站起来,人完全离开了马鞍。
身体朝前倾倒,目光锁定城头上发号施令的那名武士,手中长弓梆的一声。
“中!”
那名城上的武士当即被射中脖子,口中发出咕噜噜的声音,满脸不可置信的样子扑倒。
城下一片惊叹的呼声,小笠原流镝马术居然如此厉害。令人惊叹不已,山内军士气大振。
“鼓来!”山内义胜举起鼓槌,立刻就有三名侍从扛着一面大太鼓到阵前。山内义胜先敲了一下鼓架,试了试力气。便毫不吝惜气力的猛然捶响太鼓,战鼓声隆隆,士兵们的士气愈发上升。
山坡上的小笠原长政哪里只有这一箭之威,听到本阵传来的太鼓声,也知道他刚刚的战功已经被山内义胜看在眼里。如此这般,干劲更足。
胯下的战马也颇通人性,随着小笠原长政的吩咐在城下奔驰,而小笠原长政手中的长弓不停,十支箭连中十人。城上所有敢于露头的勇武精锐之士被他一扫而空,惊呼连连。
见惯了战场风向的诹访众知道时机来了,不需要什么监督,就有人扛着竹梯向城头冲去。而城上的士兵看着举着弓站在城下的小笠原长政,任凭城内武士的打骂也没有人敢于露头射击。
“哈哈哈哈哈,城上已成惊弓之鸟,破城就在旦夕。”小平太抚掌大笑,观战的主将也大多认同。
所谓惊弓之鸟便是《战国策》中,魏王与大夫更羸射猎,更羸只是向天空拉动弓弦,天上的大雁居然就应声落下的故事。
如今城上的木曾军就是那受惊的大雁,只要小笠原长政的弓弦一响,就有一名勇武敢战的士兵倒下。最有勇气的的那一批人都死了,剩下的士兵不过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农夫,哪里还有继续对抗的勇气。
只凭小笠原长政一人,便能惊吓住城上一百人。这便是勇武之将的本事,万金难求。
旗本的武士们纷纷求战,要求一道和小笠原长政登城。小平太却开口了:“似乎与四郎一人便足以破城啦。”
大家再看向城上,小笠原长政已经下马,几名士兵扛着一根原木,在他的带领下向上之殿城的城门攻去。
城上虽然已经缓解了过来,但是反击也已经变得十分薄弱,根本没有对攻城的士兵造成什么影响,几乎没有士兵中弹战死。
而那道看似坚固的栋门,在喊着号子的诹访众的撞击下,扑棱棱的木屑灰尘齐飞。门上望楼矢仓的士兵因为惊恐纷纷逃命,甚至有人直接从四五米高的楼上跳下。
伴随着一声令人牙酸的吱啊声,一道巨大的裂缝从木门上崩现。随后诹访众的士兵不停,那道木门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倒地。
“山内氏旗本、小笠原与四郎长政率先登城!”小笠原长政的仆从持旗大声高喊,宣示着上之殿城的城墙被突破。
而举着竹梯的诹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