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起江都 第31章 明圣湖(1/2)
接连几次被抢,姚占奎谨慎了许多,挑选了四十多个家丁,各个身强体壮不说,底细也是清清白白。加上江南、小翠以及府上的另一位副管家庞青,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与姚占奎并肩走在前面,江南回头扫了一眼推着木车走在后面的一群人,诧异的盯着姚占奎问道:“我们要走着去吗?为什么不骑马?再不济也可以找两匹来拉车啊!推着木车速度好慢啊!”
姚占奎闻言一愣,长大嘴巴盯着江南,上下打量了几遍,哈哈大笑道:“一直听你说不记得以前的事,我还将信将疑。今日听你一语,我算是彻底相信了。”说完,在那里不停的笑着摇头。
江南被笑的有些莫名其妙,摸了摸脑袋,有些不明所以。
姚占奎笑了半天才停下,耐心的解释起来。
原来,马虽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在大梁属于奢侈品,只有国家养的起。
要知道,最便宜的南马,也要五、六十贯。南马产自大梁,是矮脚马,跑的不快,但耐力比较好,擅长负重。所以不适合作战,只能作为驮马。
再贵一些的就是突厥马,根据行情不同,价钱也是时高时低:贵的时候要二百贯,便宜的时候也不会低于一百贯。突厥马产自突厥,因为高大粗壮,不少国家将它作为战马,包括大梁。
大梁的战马,起初是从突厥采购的,近些年战争较少,战马闲置,朝廷筹建了马场,几十年的饲养繁殖,突厥马的价钱下降了许多,但也在一百贯以上。
最贵的要数西凉马,一匹要五百贯以上。西凉马产自大宛,所以也有人称它大宛马,体型比突厥马还要大,本是最适合作战马的,但是价钱太高,即便富庶如大梁也承受不起。
大宛位于西域,距离大梁较远,虽说马在那里不贵,但运到大梁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加上路上的开销,到了大梁的成本就高了。而且,一匹马的寿命只有十几年,在军队最多能用十年,便成老马了,无法作战马。
所以在大梁,只有五品以上武官才能享受到西凉马作为坐骑的待遇。
还有一种,就是淘汰的战马,要不有伤,要不老了,那价格比南马低不少,在三十贯左右,但买的人也不多。
一般稍富裕些的人都会选择驴作为坐骑,比南马便宜许多,在一、二十贯左右。
而拉车则更多会选择牛,与驴的价位差不多。但速度很慢,所以不是很重的东西都会选择用人来推或拉。
听他这么一解释,江南才知道问题出在哪,没想到马这么贵,暗感古装戏害死人。
昨晚还在想,自己没有骑过马,今天可以尝试一下,骑着高头大马一路飞奔,衣襟飘飘,潇洒不凡,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怪不得来了这么久也没见过几个人骑马,还以为是城内不允许骑马呢。
“余杭离这里有多远?”一听要走着去,江南赶忙问道。
“往返大概1200里路。”
江南一听,身形一晃,险些跌倒,这是要走断腿的样子啊。
“怎么不坐船?”趁着没走多远,快点想些别的办法,江南建议道。
“贤弟没出过远门,不了解情况,坐船路程更远,而且不能直接到余杭,路上还会有段在海上,海盗可是比山贼更猖獗,不但要钱,还要命。相较之下,我们这样去路程更近,也更安全些。”
说到这,姚占奎停了下来,叹了口气,安全的线路还被抢了几次,想不怀疑有人故意针对自己都难。
江南知道勾起了大哥的伤心事,暗自下定决心,要提高警惕,绝不能再让贼人得逞。
就这样,一路平安无事的到了余杭郡。
余杭与江都一样,都是上郡,规模大小相仿,不同的是,余杭的丝绸非常有名,江都的青楼更有名。
其实江都也产丝绸布匹,但是,余杭的作坊更多一些,而且价钱也低了许多,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到这里来采购,所以余杭的名声跟着就传出去了。
姚占奎因为经常要两地来回跑,所以在城里也买了个宅子,虽比不上江都的,但也不小,这么多人都住下也不成问题。
这边负责的叫黄振洲,是这边布庄的掌柜,兼着姚府副管家之职,主要帮着采买布匹,送回江都。
身在异乡独当一面,是个八面玲珑之人。
众人到时,房间已经收拾好,还简单备下了酒菜和烧好的热水。
洗去一身的疲惫,简单填饱肚子,大家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倒是江南把黄掌柜拉到一旁,打听起余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走了这么远的路来到这,下次再来还不知什么时候,岂有不出去逛逛的道理。
姚占奎抬脚正准备回房,一听江南要出去,又调头回来了,死活要陪着一起去。
江南毕竟是因为自己才来的,开销肯定要自己出。
就这样,姚占奎又点了四个家丁跟随,几人便出门了。
余杭最有名的要数明圣湖,也叫金牛湖,因传说里面住着一头金牛而得名。
走在湖边的河堤上,看着远方斜阳散落在清澈的湖面上,波光荡漾,靠岸边的地方满是荷花,江南顿感心旷神怡,一扫浑身的疲惫。轻轻吟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姚占奎在旁一愣,原以为江南只是武功不凡,没想到还颇有才情,自己虽是武将,但也算出身名门,鉴赏能力不差。
江南初到余杭,观此景后信手拈来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