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1/2)
在敦煌郡城的污水排出口的位置临近城中的一处贫民窟,这里面是敦煌郡城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不要说王公贵族了,即使是在平民窟中生活的那些人若非迫不得已也绝对不会接近这个地方。但是在这处贫民窟中有一个破旧的草棚,这个草棚看上去像荒废了许久的样子,它先前的主人是一个耄耋老人。在前些年杨广征发各个郡府的兵员粮草以及兵械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导致了各地粮价飞速上涨。这名老者在粮价上涨后不久之后就被人发现饿死在了街头。至此以后,这个草棚就无人问津了,再没有人在这里居住过。因为环境实在是太过恶劣了,连街上乞讨的乞丐都不愿意踏足这里,毕竟整个敦煌郡城的生活污水全都是经由这里排出城外的,那味道可真说得上是臭不可闻。
李文渊虽然已经在自己的治下推广了各种惠民的福利政策,给了平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好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无条件的信任官府,这些人被奴役太久了,性格上已经形成了奴性,在他们眼中官府对他们随意打骂才是正常的,反之,如果官府的人对他们笑脸相迎,客客气气的,他们却完全无法接受,始终认为官府这样做一定是有什么阴谋,官府怎么会平白无故的给粮食呢?是不是明天就要让他们去死呢?这会不会是最后一顿断头饭呢?所以这些人的生活水平与其他接受了官府下发的福利的人民之间越来越大。
李文渊对此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对策,总不能强制将那些不接受官府福利的人迁出贫民窟。如果强制让他们迁出去,与后世新闻中时常出现的强拆又有什么区别呢?虽然这样做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凡事都有无数个角度可以解读,在自己眼中的好,会不会在他们的眼中是一件坏事呢。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李文渊自然是不会去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文渊直接放弃了这些人。他们毕竟也是华夏的子民,他们的基因中也同样有孕育出无数的天才的可能。所以虽然这些人不愿意离开贫民窟的聚居区,但是李文渊还是着重安排了各地官府的人每天按时去贫民区中进行消毒灭菌的工作,最起码要保证不会从这里爆发瘟疫。
虽然李文渊已经设立了相关的课程,同时也请来了很多中医名家。但是对于每次突如其来的瘟疫却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毕竟中医与后世的西医不同,一向主打的都是调养和预防,而不是西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武断式疗法。
至于这些顽固不化的人的救济粮,则是每天以振粥的形式向他们发放。他们都是穷苦惯了的人,每天定时定点的有人给他们发一碗粥,要远比直接发放给他们粮食来得更容易接受一些。毕竟在贫民窟中确确实实有一些人家连口做饭的锅都没有,给他们粮食他们又怎么去吃呢?
而且这些人十分抵触官府,在他们的眼中,官府的人每次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都是要驱赶他们和抓捕他们的。对于他们来说每次官府的出现,都代表着一件坏事的到来。所以李文渊索性就不派遣相应的人员到贫民窟中进驻,而是改成了每天午间进行一次巡逻,巡视完毕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主要的巡视内容就是沿途进行贫民窟消毒灭菌工作,同时观察一下贫民窟中是否有火灾的隐患。
这个破旧不堪的茅草房子,在前文提到的那个破烂草棚由于没有人住,所以在今年的整顿计划中是要被拆除掉的,但是后来被一些其他的事情给耽搁了,就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而如今因为这个破草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反而成为了贫民窟中一个醒目的路标。人人都知道那个草屋里居住的老人早早地便死去了,也没有看到有别人住进去,但是显然他们的信息有些滞后的。
宵禁管理结束后的当天,在中午那批官府巡逻队过去之后,破草屋的房门悄悄地开了一条缝,上面积攒的灰尘和落在门上的稻草都因为房门的动作而飘散了起来,呛得从屋中推门而出的那个驼着背的身影一阵止不住的咳嗽。
那个驼背的身影在走出了破草屋后又小心翼翼地将这个房门慢慢地关上。整个动作都特别的缓慢和谨慎,仿佛稍微用点力就会将这个草屋推倒。此时天气并不是十分炎热,正是贫民窟中人来人往最热闹的时候。差不多每天到了这个时候,贫民窟中的人都已经起床出门了,该上街乞讨的就上街乞讨,该去给别人卖苦力的就去卖苦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虽然有人看到了这个早已无主的草屋中有人走出来,但多说也就是感到好奇多看两眼,也没有人去刻意留心。毕竟家里都已经揭不开锅了,连明天的早饭都成了问题,谁又会有闲心去管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呢?
这个驼背佝偻着的身影从草屋中出来后便直奔敦煌郡城的东门。他一只手中拄着一根拐杖,说是拐杖,其实不过是一根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木枝。另一只手拿了一个破旧的海碗,上面沾满了污泥。若有人细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驼背的身影走起路来竟然还有一些跛脚,他的头发乱糟糟的仿佛一堆杂草,显然是有些日子没有打理了。这人就这么蓬头垢面的,缓缓的走到了敦煌郡的东城门。
如果此时有那个火药的提供者,那名乞丐此时到了这里的话,那么一定能够一眼就认出来这个人就是先前花费一块银砖购买了一包火药的那个乞丐。但是哪个乞丐能够拿出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