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阅读(4/6)
岁了,虽然知道自己身世,但是对待石恒文就像亲生父亲一样。除了这个女儿,给石恒文过生日的还有众多的侄子们。
男的两桌,女的两桌,非常热闹。
中国人古老的传统,人这一生,不图别的,就图个热闹,图个子孙满堂。
这石恒文绝对称得上子孙满堂了,破旧的草屋子,满满当当。
草屋子虽然破旧,但是还很结实,住起来也舒服,其实主要是住习惯了。石步庭结婚那几天,石恒文在石玉亮的小楼上住了几天,总感觉别扭,晚上睡不踏实。
习惯是很难改的,住惯了土屋子,再住楼房,还真不好受。
今年石恒文的生日,是个大生日,八十一岁。八十以后的生日,都是大生日,人再能活,过百的也是少数。看着子孙满堂,石恒文异常高兴。
农历十月十四,一大早,石玉亮三口加上石步庭两口就来到了上院。大寨村油坊门口排着队,正在收新花生,赶着来卖花生的人很多,有大寨村的,有南泉子的,有南仓村的,甚至连仙女庙的也到这里来卖花生。
看到这么多人,石步庭走进了大寨村油坊。
大寨村油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实已经算最早的油坊了。
整个赢牟市的村庄,建村早的也就是明洪武年间以后建立。赢牟市总人口一百万,大多都是明朝以后迁过来的。
所以当看家谱的时候,老家不是sx省就是h省。
在明朝以前,赢牟市人口很少。这里多山,水流也不多,不适合发展农业,倒是比较适合当山贼土匪。在汉朝以前,这里设置赢县管理这片土地。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长官,姓韩,叫韩县长。
这汉朝管理一县的长官,有规定,如果人口大于一万,叫县令,少于一万,叫县长。看样子,那时候的赢牟市,人口都不到一万,真可谓人烟稀少。
这大寨村油坊非常出名,以前属于一个大地主孙三。孙三是一九二几年三几年时候整个嬴牟鲁南地区有名的大汉奸陈三坎的丈人。说丈人是抬举他,实际上他女儿只是陈三坎的一个小情妇。孙三仗着陈三坎的势力,强买强卖土地,霸占了大寨村三分之一的良田。后来,解放以后,孙三倒台,良田被分,油坊也就成了公家的了。
现在这个大寨村的油坊,已经承包给了方光英。这人年龄和石玉明相仿,两个人关系不错,石步庭也因为这层关系和方光英熟识了。
“你娘的我以为谁呢,小石子今天怎么有空上我这里来玩玩啊?”
方光英皮肤黝黑,接近一米九的个头,比石步庭还高了半头,五大三粗。这个人个性豪爽,脾气很直。
“大叔,看外面这么多卖花生的,我就猜你在这里。”
“你先自己转转,我安排安排就来陪你喝茶。”
“你忙就是,我就是没事转转,一会还要上我爷爷那里去。”
“那行,你自己转转吧。”
村里人大多都认识石步庭,捐款那次,他已经成了名人了。转悠到作坊,石步庭伸进头去看了看。
只见工作作坊里,四五个大汉,浑身一丝不挂,正在忙碌,露出健康而又雄伟的身体。
“忙着了,诸位。”
大家都认识石步庭,纷纷跟他打招呼。
整个作坊分为两间四部分,传统的榨油是:首先要拣花生,把那些个头小不饱满的花生粒拣出来;第二步是炒花生,把挑好的花生放到大锅里面炒,炒热;第三步是砸花生,用一个巨大的木槌,利用杠杆原理,反复砸花生,直到花生碎到一定程度为之;第四步是榨油,用铁箍紧密地扣起来,然后把碎花生放进很多铁箍扣起来的容器里,然后是紧铁箍,油就从最下面的槽里流出来了。
用这种传统的工艺,效率什么的,非常低,但是好吃。
看了一会之后,石步庭道了声别,走了。
石步庭心想,这种传统的榨油工艺不到二零零二年,基本上就全部被淘汰了,尤其是像这种纯木结构的加工设备,恐怕整个赢牟市,到一九九二年就只剩下这么一套了。
“来来来,小石子,到我办公室来。”方光英招呼石步庭。
跟在方光英后面,石步庭来到一间墙皮子都掉下来的简陋的办公室。
“看我的设备了吗?”
“看了,这种纯木结构的榨油设备,现在恐怕不多了吧。”
“谁知道,那设备太落后了,我打算上一套自动榨油的机器,只有三个人就能操作,一个负责看锅,一个填料,一个出油。”
方光英一边说着,一边给石步庭切了一杯茶。
石步庭接过茶杯,说:“那你这套设备怎么办?”
“劈了烧火啊,全是木头,浪费不了。”
石步庭心想,这都不叫浪费啊,要是以后当古董卖,都能卖个高价格。
“要不你卖给我吧,大叔。”
“卖什么卖,你愿意要我送给你就是,你要那玩意干什么?”
“看着挺好玩,弄回家去研究研究。”
“呵呵,怪不得你小子能发大财,原来是喜欢研究东西啊。”
“什么大财不大财,也就是砰运气,让我赶上了。”
“你说的对,做买卖这东西,就是个砰运气。我最喜欢的就是你这一点,不烧包。不像那个孙大肚子,好像自己很了不起似得。”
石步庭心想,不知道这个孙大肚子又怎么得罪方光英了。不过既然方光英答应把这套设备送给自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