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收税(1/2)
马权觉得自己其实也是一个贱人,相当矫情。
当初在糜家无所事事的时候,他还想着勾搭糜贞儿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可现在官儿要当、粮要收、武要练、文要学、人得斗、案要查,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反倒不是规规矩矩将事捋清晰、一件件完成,一心只想着如何能偷奸耍滑了。
就如此时他盯着那满船的粮食,心思不自觉又飞到大雍朝对百姓的管理手段上面去了。
大雍朝实行里甲制,一里十甲,共一百一十户。其中上等十户称为里长户,户主轮流为里长。其余百户称为甲首户,则轮流为甲首。故而里长之下,总有十个甲首,每个甲首管十户人家。
这种自上而下的统治管理手法,虽然比秦朝的编户齐民松散宽容了一些,但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将整个国家圈成一个大大的监狱,里面的百姓都安安生生地服从监狱长的统治,什么换换牢房、出去透透风了的,最好不要,老实呆着种地交税就好。
每到纳税时节,本区的粮长副粮长,便会知会各里里长组织乡民,于指定日期到指定地点纳粮。期间,官府会派书办充任会计,也行监督之实。这种半官方的征收方式,自然谈不上什么效率,一天最多能有两三里的百姓完税,七八天收完,就算顶厉害的了。
其实也不少了,两三里就是两三百户,一户户的锱铢必究,工作的确很繁重。是以征粮这些天,粮长并县里书办,都是天不亮便到河埠头,支起桌子、摊好册簿,等百姓前来完税。
今日马权收的上三乡的粮长,其实应该是糜雄。不过,因为糜雄如今已是县衙的主薄,自然不能再担当这个职位落人口实。由此,糜雄便主动让贤,将粮长的职位传与……他府上的大总管。
眼前,十几艘敞口船,迎着灿烂的秋日阳光,横七竖八靠近上三乡的河埠头。船上盖着草席,把船身压得很低,里面装得自然是新米……这是离着县城最近的一里百姓,前来完税了。
码头上的糜家长工,大声提醒带队的里长,让他尽量把船停得密实,好给后来完税的船只,留出地方来。
里长吩咐各甲首照办,自己则跳上埠头,来到窄窄的栈桥尽头,便见一张长桌横在眼前。桌上摆着账簿笔墨,桌后搁着两把椅子
。左边椅上坐着一身绛紫色直裰,头带方帽的云老头儿,右边坐着个头戴吏巾,身穿青衫的年轻人。桌后还有三位白衫书办,两位皂衣捕快。
里长见这架势有些心虚,朝众人先行了大礼,方对云老头儿道:“公正,我们十三里的秋粮已经运到,劳烦您老收验。”
“嗯。”云老头儿拢着胡须,比马权有官样儿多了:“还是按糜公正的老规矩来,一切照旧。”
那里长微微叹了口气,一听这话,就知道他袖中的银两送不出去了。心里忍不住嘀咕道:“海西别地方都是欺上瞒下动手脚,顺带着还能让我们这些里长、甲首捞点油水,唯独在糜家,还什么从龙后臣,让我们连一点光都沾不上……”
心里这般想着,可嘴上却半点不敢表露出来,毕竟糜家也从来没有亏待他们。于是里长扯着个脸,大声吆喝着众人搬卸、排队纳粮。
这一动作,让马权身后的马文瀚有些纳闷了。因为他看到海西县百姓没有向埠头搭木板,而是将一包包粮食放在一方大木板上,待装满后,岸上的几个壮汉子就狠命拉着一根粗大的绳子,同时还有几人推动着一根巨木转换方向。片刻之后,那一包包的粮食就翻到了岸上,最后再被百姓们用独轮车搬卸到纳粮的地方。
“这是什么物件?”马文瀚回头向身后那易公公问道,他是个聪明人,一下看出那等装置的好处:“用这等装置装卸货物,可大大方便码头、埠头上的长工,省时又省力。若我大雍所有码头均用上此等装置,那大雍码头每年的吞吐量该增几何?”
“形状很像桔槔,又像滑车。”易公公定定望着那机械的运转,想要从中看出些门道:“应该是用了《墨经》所说的‘绳制’之理。但似乎,似乎……”易公公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闭口不言。
“呵,居然还有识货的?”马权淡淡回头看了那易公公一眼,解释道:“不错,这装置名曰‘起重机’,用了滑轮和杠杆……嗯,就是你们说的绳制和桔槔原理,两者结合起来,再加一个可旋转的机关,便可以这般方便码头工人了。”
“你还知晓这些?”马文瀚觉得马权已经够神秘了,却不想他连这些奇门技巧都知道。
“废话,这就是我发明的!”马权轻蔑瞟马文瀚一眼,他城
东产业下就有一处大码头,好不容易找到一处那太祖陛下没插手的领域,还不赶紧弄起来?只可惜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权,估计用了几年时间,大雍朝的码头就都会树起他的起重机了。
马文瀚闻言习惯性就想反驳,可张了张嘴后,却忍住没有开口。只是眯了眯眼望了一下马权,也不知他在打什么主意。倒是易公公诚心赞了一句:“知易行难,能把这些书上道理,用到实际的劳动中,效果还这么好,令史大人学以致用的本领果然不凡。”
马权听着就很享受,可想不到,易公公赞就赞了,最后却悠悠惋惜了一声,弄得马权十分难受:别瞎想,小爷跟东郭老头儿就没什么!就算真有,小爷难道会那么没品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