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故天犹在,不见新天(2/3)
,未免太高了。”“两次?可不止啊。”仓颉神情古怪:“在我得享香火祭祀开始,亲眼看到五批东汉先民的穿越。”
“五批?”姬乐脸色变了,他本以为东汉先民只有一波,一次来了五千人。在这里建立夏国,自诩东汉的异世藩国。可如今看来,似乎另有内情?
“也对,一次五千人,东汉如果真凭空失踪这么多人,怎么也会在历史上记一笔。”
在太平时期,五千人同时失踪,足以惊动国家了吧?
一直以来,姬乐都猜测是因战争而逃入山林的先民穿越,亦或者是某些世家隐下的黑户穿越。
但仔细想想,杨柯先祖乃弘农杨氏后人,正儿八经的世家子。他都跟着穿越,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的。就算是东汉将领“杀良冒功”也不好直接对他下手吧?
“如果是分批穿越,倒说得通了。”
每次穿越的人数少一些,分批次来,不足以引起东汉王朝的关注。
“不过说是分批,最初穿越的那五千人只分三次,乃汉顺帝时期穿越的先民。至于杨家一脉则是更晚一些的时代。但这五批人出现在异世界的间隔时间很短,短短五年之内便全部到来。”
“那这跟太平教又有什么关系?”青年插嘴:“老爷子,还是说太平教吧!”
在他的时代,泰一主信仰昌盛,所谓的“太平教”……莫非是后世王朝崇拜的神明?
姬乐也点头说:“我明白老爷子的意思,穿越背后另有内幕。不过这件事和眼下无关,先说太平教。莫非跟那东汉末年作乱的太平道有关?”
“非也。那太平道的黄巾之乱出自灵帝时期。而东汉先民的穿越,最晚一批也是恒帝时代穿越。”仓颉尽量用姬乐耳熟能详的词来解释:“我所指的太平教,跟那太平道只是同源一脉,道统源流一致。”
姬乐低头琢磨一会儿,忽然笑了:“老爷子的意思,夏国太平教的创始人是汉恒帝时期的方士。或者说,曾经得授《太平清领书》?”
“咦?国灵大人知道的倒是不少。”
“早些年听友人提过。”姬乐慢慢回想了下:“《太平清领书》的真正创始人是谁不清楚,又说是西汉,又说是东汉,但这本书出现的时间肯定比太平道要早。啊我明白老爷子的意思。莫非在这个世界,也是利用《太平清领书》鼓捣出一个太平教,最终引发大乱?”
“若是内部大乱也就好了。”仓颉叹息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话国灵应该不陌生。而在此世,太平教也弄出一个类似的口号。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成功了,直接成为东汉先民信奉的正统教派。”
当年那批东汉先民虽然人不多,但可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批先民包含各行各业的人才,方仙道的修士便随着第五批先民一起到来。
《太平清领书》虽然被视作太平道的逆乱之经,但里面的确有一些治病救人的手段。原本在东汉被视作无稽之谈的术法,也在方仙道修士的研究中得以真正施展。目前夏国术法体系便有小半,仍借用《太平清领书》的精要。
再加上东汉先民因为误入异世,人心无所适从,给予太平教崛起的土壤。使得传承《太平清领书》的修行者伙同一群人立下“太平教”,以术法教化汉民。
“太平教建立之初,安抚民心,以术法庇护先民,凝聚汉家先民的向心力,倒也是掌权者乐见之事。可千不该,万不该,就坏在一句‘故天犹在,不见新天’的口号上。”
太平教借助汉民们的思乡之情,以太平教梳理泰一信仰,转化为“黄天太乙之神”,打造汉民自己的天神。
青年顿时打起精神,好奇问:“黄天太乙,就是泰一主的另一化身?”
仓颉没回答,而是对姬乐道:“你瞧,又一个相信的,无怪当年太平教大兴啊!”
汉朝崇拜“泰一主”,张角的太平道就把泰一主的神格扭曲化,尊为自家至高神。
“但这样做,无疑惹怒本土天神。”姬乐捂着脸:“我已经能猜到后面的结果。应该是本土天神大怒,灭了太平教?”
“不错。‘故天犹在,不见新天’。那先民尊奉黄天之主,又哪里看得上此地的天神?”
纵观诸王朝,唯汉以强亡。汉民们信心十足,在异世打造自己的天神体系。这一举动,无疑惹怒本土神明。且不论那些地,这太平教尊奉的至高神,可是穹空之主,矛头直指两大创世神之一的天父。
“本世界尊奉的神话是‘二元创世论’。世界由天地之神创造,地位等同我们的皇天后土。不尊天神的后果,便是太平教连同当年建立的另一座大城“天角城”,被雷霆化作灰烬。”
仓颉话语平淡,可背后隐藏的血腥和杀机,姬乐和青年却听得一清二楚。
尊奉故土天神,惹怒本世天神,强出头的结果必然是一记天雷轰顶,直接轰杀。
“哈哈……”姬乐笑了:“难怪老爷子大费周章说这么多,其实是提醒我,降灵仪式要有所选择吗?”
姬乐是国灵,仓颉由他召唤,自然不好直接说:除我以外,不要再召唤其他可能存在的神灵级别人物。
仓颉老脸闪过一丝尴尬,低声道:“没错,尽量不要召唤那些有冲突的存在。”
比如有可能影响本世界天神地位的那几位华夏先祖。
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在华夏祭祀中都有天帝的格位,号称五帝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