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我穿越成一个国》

小小书屋网(77shuw.cc)

首页 >> 我穿越成一个国 () >> 第三百二十七章再立文庙 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shuw.com/164001/

第三百二十七章再立文庙 下(1/2)

“老朽?”

史皇氏一脸茫然

“史皇大人造字传世,开文道之先河,文庙之主理应是您!”赵高率先反应过来,出言赞美史皇的功绩。

儒家?

先秦时代,儒家作为一派显学可远没有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风姿。

得知西汉董仲舒的历史后,蒙恬、田平、赵高、尉缭子乃至鲍叔牙这些人,看儒家不顺眼很久了。

尤其是田平,立刻跟着附和。

“文者,非儒家之文理。殿下,我倡议重立稷下学宫,以兴盛百家之学。”

田平出自农家,因为孟子之事对儒家极为不满。这次抓到机会,也顾不得平日跟赵高不对付,二人一唱一和,要求罢掉文庙,再立稷下学宫。

听到稷下学宫,尉缭子也打起精神:“殿下,百家争鸣,畅所欲言,方可彼此借鉴进步,大兴诸夏,请殿下恩准。”

作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期的当事人之一,霍去病脸色有些不好看。虽然他不大看得上儒生,但这些大前辈们一个个这么反感儒家,反感儒家独尊,总让他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说到底,儒家大兴就是他这个时代的事情。

邓禹也拧着眉头,他同样跟儒家关系匪浅,看这些先秦时代的人物串通一气,同样内心不满。

王庭诸臣多以儒学为基,这十年以来史皇氏也帮他们参悟儒家“浩然正气”,算是儒家特有的修行方式。

听闻永乐殿这边几个先秦人物的话,一位大夫豁然起身,头顶三尺白气凝聚一卷《春秋》,传出朗朗书声。

“诸位大贤时代久远,恐怕不知我夏国根本。我夏国传承汉祚,以儒为本”

“不是儒,是仁孝!”赵高直接打断对方的话:“尔等皆非汉时先民,不过和在下一般,从史皇殿下的史书中了解历史。汉朝以儒为本?那汉初黄老之学难道是假的吗?”

“后面那谶语占卜之说,不是来自商周之时的巫祝吗?”

“我诸夏自周而始,便以‘礼仪之邦’自居。仁孝忠义,这是自古传承的美德。难不成只有儒学有这些德行,其他流派就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辈吗?”

“再说,殿下从没有下旨废黜文庙,只是改文庙为孔庙,继续尊奉儒家先贤。而文庙再迎史皇氏为主神,列诸夏无数为文道做出贡献的大贤。甚至在未来,在场诸位也有进入文庙的机会!”

赵高一人一口,辩驳诸臣。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彻底堵住他们的嘴。

在孔庙中,有你们这些人的香火地位吗?儒家七十二子在前,轮得到你们吃香火?

但未来的文庙中,有你们的位置啊。只要治国兴邦建立功勋,自然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想到这,从司马景文以下,众多大夫纷纷闭口。

司马景文欲言又止,往周围看了一圈。但众人对赵高的话并无反对,甚至有不少人深以为然。

孔圣人被尊为“文宣王”,是唐宋之时的事。在东汉时期,孔圣人不过是朝廷追封“宣尼公”,定谥号以示尊重,但远没有后世那么尊崇的地位。

如果换成明清时代的儒生,就凭刚才赵高的话,就能被一群儒生骂成狗。

可在夏国,这些修持儒家心法的弟子虽然有些不满。但心中其实也明白,史皇氏为夏国谋划十余载,而孔圣人根本没有露过面,甚至儒家心法都是史皇氏帮忙修订的。

一亲一远,可见一斑。

更别说史皇氏辈分高,论资排辈也轮不到史皇给孔圣人当配祀。

不过,就算要让史皇为主神,那么配祀的位置……

一位大夫询问道:“史皇氏乃造字圣人,文道之祖。但何人可为配祀?”

没错,既然史皇氏这造字圣人亲自出来为主神了,那么配祀的人是谁?

孔圣人是不是可以当一个配祀的副手呢?这样,也能确立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地位。

赵高眼一眯,心中冷笑:这等夏国后辈官员果然都是儒家孽种。汉朝独尊儒术的手段可真厉害!养出这一群狂生!

若是殿下肯降临李斯,直接一把火弄死他们。唔……李斯最大可能是先弄死我?不行不行,还是不要从我们这个时代拉人。

他心中一盘算,如果从秦朝这个时代拉人。有一个算一个人,貌似都是自己对头。

于是赵高坚定信念,时刻护在姬乐身边。如果看到姬乐有降灵秦朝人物的打算,马上出言劝阻。宁可往前面春秋战国找人,也不能继续拉秦朝的人物。

定儒家为百家之首?

田平心急火燎开口:“不可!孔仲尼开儒家之先,对儒家固有大德。但在他之前,还有道家祖师。何不尊老子为配祀。”

老子为配祀?

想到自己心中的计划,姬乐自己首先否了这个想法。

帷帐中,他淡淡道:“史皇为文祖,自然要尊历代大贤圣人,帝师贤臣。”

“上古贤者许由、巢父可入文庙。夏时谏官关龙逢可入文庙。商伊公有开国之功,可入文庙。”

每说完一个名字,史皇便记录一个。

“齐鲍叔牙可入文庙。”

“赵蔺相如可入文庙。”

“儒孔子、曾子、孟子、荀子可入文庙。”

“法韩非子可入文庙。”

“汉萧何、陈平可入文庙。”

……

停笔后,史皇粗略一数,几乎不下百人。除却汉代之前,就连后面唐宋时期的不少名臣也被记录下来。

可关于最重要的配祀人选,

状态提示: 第三百二十七章再立文庙 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