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十八章 天灾人祸(1/1)
在这个时代,妓院是公开的买卖,田畹不做,大把人做。既然如此,不如让他做我收钱。
任何时代娱乐业都是最易生钱的行业。
此外,我让锦衣卫介入田畹的妓院,除了监督妓院的收入外,主要目的是收集情报,妓院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比如官员贪污的问题。
有了官员贪污的罪证,我不是想宰谁就宰谁,哈!
在明代,如田畹这般外戚被严格的限制在统治层之外,即使为官也只能是虚职。为了加强这种限制,明代的皇后大都出自平民,而且绝不能干涉政事,这使明代从没出现过外戚乱政或“女皇帝”(武则天和慈喜等女人控制皇权的情形)。外戚不能做高官,却属于特权阶层,一般官吏不但不敢与他们为难,还会时常巴结。
崇祯元年三月七日
我收到锦衣卫密报,陕西爆发大规模“游行”,“游行队伍”到处杀人抢劫,规模越来越大,原因是抗议政府在不适宜种植的年景不但不发救济粮,还残暴收税的无耻行径。
该来的还是要来啊!幸好我早有准备。
我以此为借口,将内阁大学士七人:顾秉谦、黄立极、丁绍轼、冯铨、施凤来、张瑞图、李国全部换掉,调任杨景辰、周道登、李标等七人,组成新内阁。又对七卿、六部尚书,也作了调整。魏忠贤的阉党遭到致命打击,朝野为之一振。
我对于陕西义军的政策是先由着他们,但不能让他们出了陕西,只有有一支义军出了陕西,就把他们全部活剐了,再把脑袋送回去,既然想乱,就在自己家乱,不能别的地方搅乱了。
我招来负责“陕西假起义”工作的赵铁同志,道:“让他们发动吧!”
赵铁同志躬身而去。
各位陕西起义的农民兄弟、叔叔、大伯……此下省略一千字,请勿怪小弟,怪就怪你们起义,怎么不学学人家福建人,同样是干旱无粮,人家怎么就扛住了。呃!这么说,好象有点无耻。
陕西的老百姓都快饿死了,我再收税有点说不下去了,遂下旨免了山西、陕西、福建的一年赋税。
在朝堂上,户部尚书毕自严道:“皇上,如若停了这几省的赋税,朝廷用度恐有不足啊!尤其是军饷。”
本来我想请其自酬的,估计他也酬不来什么钱,最后八成是克扣军饷,现在形势比较吃紧,别再弄出军队哗变之类的事,那就麻烦了。只得自掏腰包了,补给他一百万两。
关于救灾,不是我见死不救,而是“皇帝家也没余粮啊”!当然你会说我有钱可以买啊,那只能说明你不懂经济学了,如果想救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的灾民,知道要多少粮食吗?说来吓死你。恐怕要湖广(湖南和湖北在明朝合称为湖广)产粮的一半以上,再加上输送途中的大量损耗,耗费惊人哪!
如果我没脑子真的去超量购买的话,粮价必然大涨,到时候就不是流民四起那么简单了,天下大乱也大有可能。
有人可能还是不太理解,我告诉你当时明朝老百姓都吃什么,普通家庭除了家里的壮劳力可以吃一点“干粮”外,其他人只能喝粥,有人一喝就是一辈子,南方要好一些,也强不了多少。很多人始其一生都没吃过肉。
如果我大量收购粮食,就会有很多人连粥都喝不上。既然总要有人挨饿,我不如省点钱,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明朝固然有种种弊政,但如此大范围的饥荒,天灾和人口过多也是主因。
有人说后来清军入关后,百姓的生活似乎好了许多。从一亿五千万被杀到不足四千万,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大为降低,生活能不好吗!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而已。
当时有个笑话,讲的是明朝有两个农民在闲聊。
一个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地主,天天有干馍吃。”
另一个嘲笑道:“就这么点愿望啊!我的愿望是当皇上。”
前一个农民道:“那你当了皇上,干什么呀?”
后一个农民咽了口口水,充满神往道:“不只我要天天吃馍,我还要我媳妇也天天有馍吃。”还挺浪漫多情的。
明末的近五十年里,天灾人祸不断,粮食极度匮乏,尤其是北方陕西等地,连着几年颗粒无收。
同年福建大旱,当地的民风极为彪悍,熬了一段时间,见官府没有救济的意思,纷纷卷铺盖跑路了,却没有闹出像陕西那样杀官夺粮的事来。
福建海盗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乘机从福建移民五万人去了台湾,以为根基。
就是这件事使郑芝龙的大名传到了我的耳内。
我看着东南沿海有关海盗的奏折,思忖,海上贸易油水十足,不能放过这条财路。
现在福建海面上说了算的应该是郑芝龙,广东沿海刘老香好象是“一哥”,……
这些海盗很奇怪,做了海盗,却又瞧不起这份有前途的职业,一心想被招安,想要封妻荫子、衣锦还乡什么的。只要朝廷肯给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他们就会争相来投。
我想了一下,觉得应该先见一见这帮海盗,再做打算。
郑芝龙,小名一官,字飞黄(或飞虹),福建泉州南南县石井乡x村人,明万历三十二年生人。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