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登基第二大案(1/2)
汉武帝登基之后,亲自处置的当朝第一大案就是灌夫、窦婴与田玢之争,最后的结果,可谓是两败巨伤。
这个案子从本质上说,对刘彻自己而言,其实也没有任何好处。
金知蝉认为,相对于专横跋扈,有点儒学根底的田玢,窦婴和灌夫如果活着,对她的这个皇帝大舅而言,更有用。
灌夫粗疏好酒,却有勇冠三军,带兵打仗的能力,若是能够将之安放到任何一个边郡城市,起码,他都能够做到保一方平安。
而窦婴为人允文允武,在如今当朝的大臣中,政治智慧他肯定是比不上韩安国,可论到治军打仗,却比韩安国强出太多了。
而田玢了,套用后世一句形容儒生的话在他身上最为恰当——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之所以能够做到丞相一职,只不过是沾了王太后的光而已。
就在当晚,王朝将那个被他抓住的方技整个人扔进了公孙敖的府第。
这下子,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整个公孙府被狂暴的狗叫声吵得炸开了锅。上上下下全都行动起来,公孙敖更是亲自手拿着长戟,到后院查看,他向看看,究竟是何人如此胆大包天,敢夜闯自己的府第。
结果,公孙敖带着下人,掌着灯笼来到了后院院墙之内一看,的确是有夜闯的,不过,却是被人五花大绑扔进来到。此人怀中还鼓鼓囊囊塞着什么东西。
好奇之下,公孙敖从其怀里掏出来,拿在手里面一看,却是一册崭新的竹简。接着灯笼里微弱的烛光一看,他好悬没有把这册竹简扔出去。
这才是一个正常人的反应。
金知蝉为什么没有让王朝将这个极为重要的人证扔到卫青,或者卫子夫其他兄弟姐妹的家中呢?
这一点,让做这件事的王朝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金知蝉也是再赌。
首先,她若是让王朝将人扔给卫青或者卫家的人,而卫家人也将其举报到刘彻那里,难免就会让汉武帝心中产生怀疑,甚至会认为这是卫家人栽赃陈皇后。
因为,已经是三个皇女母亲的卫子夫是如今宫中,除了王太后和陈皇后之外,身份地位最高的,若是陈皇后被废,卫子夫百分之百就会继任皇后。双方的利益冲突,使得卫家就不能做这个举报人。
其次,卫青为人处事和他治军大仗的风格并不相同,在朝的时候,他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一旦知道,这件事,他一定会选择灭口,而不是上报。
最后,这个人必须是胆大,而且与卫家有同等利益的人。
那么,整个长安城中,除了公孙敖之外,再无其他人可以担当此重任了。
幸好,金知蝉最终还是赌对了。
公孙敖本性就是个大赌徒,不然的话,当初,他也不会干冒得罪窦太主的巨大风险,从窦太主派去的人手中救下卫青。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卫子夫才刚刚得到刘彻的宠信,而卫青自己也是一文不名。
一旦度过了风险,自然就有巨大的回报。不但是公孙敖自己,就连当初参与救卫青的那些壮士也都得到了刘彻的重用。
经过一整夜彻夜难眠之后,公孙敖亲自压着人急匆匆地进宫求见汉武帝,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将此事告知卫青,多年的好兄弟,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卫青的脾气。
一大清早,刘彻今天的心情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一看到公孙敖那对熊猫眼,就想到了金知蝉。因为,他这个外甥女曾经和那孩子打架,把人家一个大高个男孩打得两个眼睛都变成了乌眼青,用金知蝉的话,那叫一对熊猫眼,就如同公孙敖现在一样。
刘彻笑着接见公孙敖,却没有发现这位一向胆大的臣子绷着脸,双手颤抖着将竹简递给了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他接过来,拿在手里刚翻开看了几眼,立即站起身,先是将竹简劈头盖脸地砸在了公孙敖的脸上,接着急步上前走到他的近前一脚就将他踹翻了。
“狗东西,你竟然敢拿这种东西来脏朕的眼睛,说,到底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枉朕如此信任于你呢?是不是卫青那个狼崽子?”此时的刘彻,真得已经出离愤怒了。
若是换个旁人,刘彻会生气,却还是会询问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可问题是,公孙敖就是卫青的铁哥们,他来举报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于蹊跷了。
“陛下,您且息雷霆之怒,听微臣说两句话,之后,任杀任剐,微臣绝无半句怨言!”公孙敖也早预料到自己会遭受这样的‘待遇’,因此,他也豁出去了,大声喊道。
“好,你说,朕让你说话,朕倒要听一听,你这张狗嘴里到底能吐出什么象牙啦?”不用问,这个成语又是出自金知蝉之口,当时,她是用来教训金豚儿的,不知道,怎么的就传进了皇帝的耳中。
“陛下,第一件事昨晚有人将长安城中巫祝的弟子五花大绑之后,扔进了微臣的后院中,这册新竹简就是从那人话中掏出来的。当时,微臣看过这册竹简的内容之后,和陛下您的反应是一模一样,而且,微臣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并不是将此事上报给您,而是将人杀了,将竹简烧了。人死了,物证也没了,自然是一了百了。微臣转念又一想,不能这么做,如果知情不报的话,岂不是辜负陛下您对微臣的深恩了吗?
第二件事,被扔进微臣府中的那个人,微臣斗胆已经派人查过他的底细了。此人的确是那个巫祝的弟子,至于与那位有没有联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